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429今日阅读:126今日分享:42

公文写作:[2]标题的创新技法

“看书看皮,看报看题”这话本是批评一些人学习浮光掠影、对学问不深入研究的。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阅读的过程也的确是从题目看起,因为现代社会每人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信息,那么多的报纸杂志不可能一字不漏地都读下来,读者必然有所选择。如果题目写得好,有吸引力,就进一步阅读文中的具体内容;反之,如果题目平平淡淡,读者的眼光就会一掠而过。一、嫁接法它是最常用的标题创新技法,即把甲事物嫁接到乙事物上,使题目产生新意。比如1997年10月13日,笔者发表在《襄阳报》上的《“买气象”与“觅市场”》就是采用的这种方法。乍看这个题目,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然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来审视,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市场行情的千变万化与未来天气的寒暑冷暖,无不紧密相连。因此经营者要想占有未采的市场,找到适销对路的产品,必须预知自然环境的风云变化。所以采用“嫁接法”可以培育新“品种”,使文章产生新意。二、谐音法它是利用汉语中丰富的同音字,通过巧妙地构思,组台成的立意新颖的题目。在议论文写作中很常见。如报上经常出现的《名牌与民牌》、《授鱼与授渔》等,我发表在1996年第4期《成才》杂志上的《试场与市场》,也是用的这种技法。试场是考试的场所,而市场则是商品交易的场所。二者虽音同却意异。但是笔者目睹了某高校系统成人大专招生考试,即偶然发现试场与市场之间有许多惊人相似之处。于是产生了写作冲动。采用这种方法,在写作中必须阐述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否则题目虽新内容却是两张皮,效果还是不好。三、改字法即对约定俗成的成语、谚语、俗语改动一两个关键字眼,使之产生新意。比如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坏事可以转变为好事。然而,从古至今有不少人把坏事美化成好事。于是我改“转变”为“美化”,写了一篇《坏事能美化成好事吗?》的驳论文,批判这种现象,由于宜意不落窠臼,被1995年12月16日的《领导科学报》采用。四、拆词法即把现在的词语拆开来,再嵌入其它文字,使题目创新。比如笔者选入《下水作文浅谈》一书中的下水作文《“言者”未必皆“无罪”》,就是把“言者无罪”这个成语拆开使用。但是拆词法必须拆得科学、台理。就“言者无罪”这个成语而言,它是从接受意见的人对待提意见的人的态度的角度来讲的,若换个角度,作为提意见者,决不能以“言者无罪”为幌子,肆意诬陷、诽谤他人。所以对“言者”之言应做辩证的分析。五、反调法即与传统观念唱反调。比如《项链》中的佛采思节夫人,历来的文艺评论家都把她视为资产阶级贵妇人加以否定。其实在佛来思节夫人身上,还有许多可爱之处:她不嫌弃穷朋友玛蒂尔德;不贪图不义之财(真项链);不隐瞒事实真象,说真话,道真情……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因此我拟制了《佛采思节夫人的可爱之处》的文题,据此撰写的议论文,由于立意新颖,发表在1995年6月16日的《中学生写作报》上。六、争鸣法争鸣法与反调法不同,争鸣法直接针对某篇文章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比如鲁迅先生曾写过《论雷峰塔的倒掉》,并选入中学教材。笔者以为白素贞该不该关进雷峰塔是不能感情用事的,而是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白娘子水漫金山寺,客观上造成了成千上万镇江百姓生灵涂炭。以法律而论,将白娘子关进雷峰塔,实在是咎由自取。因此,我写了《自娘子关进雷峰塔,该!》的习作,由于言之成理,持之有据,被1995年的《中学生写作报》采用。七、假设法即对过去发生的历史事实,从新的角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历史往往有惊人相似之处。三国时期周瑜用反间计骗过曹操,使之杀掉水军都督蔡瑁、张允。事隔一千多年后的明朝末年,满清皇太极又用同样的手段蒙骗崇祯杀害了大将袁崇焕。有感于此,我用假设法创作了《假如崇祯读<三国>》,提出领导干部必须从繁忙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抽时间看书学习,这种大胆的设想,能给人以新的启示。1996年第4期的《现代领导》刊载了该文。八、假借法造字方法中有一类叫假借,就是把现成的汉字借过来,赋予它新的意义。议论文的标题创新也可如此。比如排球赛中有“拦网”一说,现实生活中的反腐败斗争也应该发扬排球队员的拦网精神。用假借法我创作了《要有拦网精神》的议论文题目。由于标题新颖,见解独到,从而被1989年2月15日的《襄阳报》采用。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