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525今日阅读:138今日分享:33

望远镜普通数码相机目镜后摄影的经验

如果您拥有了以下器材:主镜、长短焦目镜、寻星镜、赤道仪、普通数码相机(具备手动设定iso及十数秒曝光时间功能)、万用摄影支架,完全可以着手高倍月面行星摄影,如果天气及周边环境允许,您也可以尝试一下深空天体摄影。
方法/步骤
1

一、数码dc与目镜连接  备有万用摄影支架的同好可能不多,如果您近期内没有购置数码单反及840k的计划,建议添置一只万用支架,使用经验,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价格在150元左右。  用支架连上目镜及相机后,可以将目镜另段(接主镜筒那端)对准光亮处,开启相机,调节支架,使相机LCD成像趋于完美的圆斑。圆面边缘清晰度一定要均匀一致,一般中长焦目镜边缘都应成像清晰。

2

这样绝对不行,不少同好拍摄的月亮上有黑影,罪魁祸首就是这个。这样就对了~  相机镜头与目镜间距,之前看到的描述是尽可能接近为佳。但据我实际操作,应将镜头置于目镜出瞳位置,即您目视时眼睛的位置,过近成像时中央会出现圆形暗区,我不清楚这种情况是否为马卡的特例,还请您视具体情况而定。

3

二、对极轴  这里谈到的是看不到北极星时的粗略对极方案,大概如我一般的阳台派会遇到这个问题。请依据您所在位置的纬度大致调好赤道仪仰角,并能大致找到正北方向。如果您的拍摄目标在东边,将赤道仪极轴由正北往西偏一点点,反之则反。根据以往经验,如果偏的角度恰当,可以做到180倍下单轴跟踪7分钟以上,完全满足行星月面拍摄需要,而深空摄影如果控制在十数秒,赤纬偏移也尽可以完全忽略。(后来比划了下,似乎是与极轴仰角偏小还是偏大有关,上面说的不一定符合各位,但是通过微微偏移极轴方位角进行短时间跟踪的确可行)

4

三、月面行星视频摄录  请至少保证上条中的对极状态,避免频繁的赤纬跟踪,尤其是月面高倍拍摄。  倍率--木星土星及月面的拍摄我会放到180倍+相机4倍光学变焦,天气允许的话,月面可以更高一些。火星冲时用过360倍+相机光学变焦。我是150马卡,请您依据自己主镜的情况选择自己的合适倍率。  录制时间--木星建议在5分钟之内,土星火星金星月面可以持续7分钟。不过如果您的主镜并不理想,分辨不出木星由于数分钟自转而产生的细节错位,木星也完全可以拍摄7分钟。帧数越多叠加后越经得起锐化,也越细腻。dc也不是完全败于840k,比如视频容量,7分钟(4000余帧)的行星avi不到100兆,月面也不过200兆,比起840k一定更讨您计算机的欢心。

5

四、深空摄影  拍摄过的最暗深空天体为天琴环状星云m57。如果不需要手动跟踪的话,目镜后深空摄影最大的难处恐怕就是对准目标及对焦了。没有更好的办法,下面是步骤:1、将连好相机的目镜推入主镜接筒,推至最里锁紧;2、对准月亮或亮行星,用主镜对焦,使LCD成像最清晰;3、保持目镜支架相机三者没有相对位移,取下,换上另一只目镜(称寻星目镜)去目视对准深空目标,此时如果您换上的目镜与拍摄用 的目镜焦距相近最好了,可以在不调焦的前提下目视到相对清晰的像。我拍摄用的pl40,寻星用pl25,寻找暗弱天体时不得不再次调 焦,否则根本看不出对象,记住调节的幅度,对准后再调回来;4、取下寻星目镜,重复1;5、相机设置:iso最大、f值最低、曝光时间最长、2s延时。

6

五、手动跟踪深空  无导星装置的手动跟踪成功率是极低的,需要很大的耐心。赤道仪过于润滑反而不利于跟踪,总会不自觉地加大速度。一般将微调螺杆向下压弯,跟踪时产生一个扭矩迫使手用力抓牢,跟踪下来成功率会大一些,但不一定对您适用。  跟踪的十数秒间,请闭上眼睛,停止一切杂念,静静体悟地球的自转吧,我觉得这样对我有用,呵呵。  每一次跟踪下来看看星点的轨迹,如果赤纬方向有漂移那就得重复“二”里的对极轴了,偏移极轴再试下,有照片作参照,一般5次内可以对好。很难通过星迹判断跟踪过快还是过慢,您只有耐心多试才能找到正确的速度,然后就是控制好匀速了。我相信,如果能耐下心来跟个50张,总有那么一两张能让您满意。

7

最后,天气是王道,如果您的照片仍然差强人意,请把耐心再掰开一块分给老天,他总会有不好意思的时候的。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