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380今日阅读:113今日分享:31

招教考试教育学

教育学。
方法/步骤
1

1. “教育能够推动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体现了教育目的的激励作用。2. 马克思主义认为确立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和人的自身发展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3.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要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识,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人们经常把这一表述简称为“四有、两爱、两精神”。4、教育目的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5.教育目的的功能:定向功能、选择功能、调控功能、激励功能和评价功能,

2

1. 从社会原因来看,流生问题和片面追求升学率实质上是一个问题的两种表现,是日前妨碍教育目的实现和基础教育质量的两种不良倾向。2. 《学会生存》是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供职的法国教育思想家埃德加·富尔于1972年向教科文组织总干事长递交的一份研究报告,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科学的人文教育目的。3. “癸卯学制”明文规定了“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目的,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4.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目的的关键在于使学生学会学习。5. 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史、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促进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6.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系统,它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7.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最早发源于中世纪末期文艺复兴前后的欧洲。8. 2010年7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是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9. 国际上通常认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以下时属于精英教育阶段,15%-50%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50%以上为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

3

1教育相对性表现之一就是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体现了学思并重的教育思想,是由孔子提出来的3. 近代教育特征有:①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②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义务教育最早起源于16世纪的德国);③教育的世俗化;④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以法治教;⑤出现了双轨制;⑥形成了较系统的近代学校教育制度。4《大教学论》是夸美纽斯的著作,亚里士多德著有《政治学》,《金言》是毕达哥拉斯的著作。5. 教育具有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科技功能等。6. 四书为《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7.  关于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需要我们了解:(1)1806年出版了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2)认为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3)提出了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中心、教材中心、保堂中心;⑷以“统觉”思想为基础,提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教学四阶段论5(5)强调教学的教育性。8.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具有以下三方面特点:第一,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第二,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第三,在教育这种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9、英国学者培根于1623年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一书中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确立下来,并与其他学科并列;德国学者康德首次把“教育学”列为大学课程,作为一门学科进行讲授。

4

1.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三要素,其中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的要素。2.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教育是生物现象。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是人类的本能活动。二者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3. 关于教育功能类型的划分,从作用的对象看,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从作用的方向看,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谋生功能和享用功能是教育的个体功能。4.西方近代社会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教育的每次重要进展或重大变革,都以法律的形式予以规定和提供保证。这是该时期教育发展的显著特点。5. 培根教育观点:①经验化教学:知识源于感觉,重视经验的作用;②科学归纳法:真理的获得源于科学的归纳;③《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一文中首次指出应该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学科分类中提出来。6.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在做中学”,他重视儿童的生活经验。陶行知作为杜威的学生,把杜威的先进思想带回中国,结合中国的_国情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改造中国旧教育作出了伟大贡献。7.教育学是一门规范性的、解释性的科学,是对研究对象的科学性的、规范性的解释。因此,教育学研究科学解释体系中常见的现象或规律。8.教育的社会制约性是教育社会性的最主要表现形式。

5

1. 普通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2. 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主张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3. 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兴起,冲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使教育对象由贵族扩大到民间。4. 赫尔巴特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他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同时,这本书也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5.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6. 现代学制主要由两种结构构成:一是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二是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不同类型的学制只不过是学校的系统性和阶段性的不同组合。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双轨学制,由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单轨学制。介于这二者之间的学制结构,属中间型,叫分支型学制。7. “四学”指算术、几何、天文、音乐。8.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9. 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10. 教育影响指建构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和教育组织形式。

6

1. 原始教育的特点:自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2. 孔子的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3.  西周以后,我国学校教育制度已经发展到比较完备的形式,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即礼、乐、射、御、书、数。(1)礼:包括政治、历史和以“孝”为根本的伦理道德教育;(2)乐:包括音乐、诗歌、舞蹈教育;(3)射:射技教育;(4)御:以射箭、驾兵车为主的军事技术教育;(5)书:学字习书的书写教育;(6)数:简单数量计算教育。4.  克鲁普斯卡娅的《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是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凯洛夫的《教育学》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我国教育家杨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出版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教育过程》是布鲁纳的代表作。                    5.“相观而善之谓摩”即是在教学中要相互观摩,取长补短。6.墨家教育内容的特色和价值主要体现在科学技术教育和训练思维能力的教育上,它们突破了儒家六艺教育的范畴,堪称一大创造。7. 朱熹对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解释是:“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7

1.孔子在论述教育的社会功能时,提出了“庶一富一教”的思想。2.  教育学是一门规范性的、解释性的科学,是对研究对象的科学性的、规范性的解释。因此,教育学研究科学解释体系中常见的现象或规律。3. 根据经验科学的标准,科学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描述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                                                                                                             4.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5.学校产生的条件有:(1)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创造与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充分的教育内容;(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6. 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7.“四学”指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8

1. 培根教育观点:①经验化教学:知识源于感觉,重视经验的作用;②科学归纳法:真理的获得源于科学的归纳;③《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1623)一文中首次指出应该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从学科分类中提出来。2. 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是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时最著名的两种教育形式,在世界教育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3.  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具体表现为:一是在一定时期内,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落后于较为先进的生产力,教育的思想、内容、手段、方法等也往往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二是在生产力处于较低的水平下,由于文化交流、社会转型、传统的影响,教育的思想、内容、方法等也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但教育只是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因为教育归根结底是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的。4.  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5.  生产力水平决定了教育发展的水平6. 规范文化,也叫制度文化,是一种确立组织机构、明确成员角色与职责、规范成员行为的文化。规范文化三种表达方式:组织形态、规章制度、角色规范。规范文化发挥着育人职能的制度保证。7.第一次科技革命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8.唐朝的“六学二馆”在入学方面针对不同阶级的人群有不同的规定,这很鲜明地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受教育权的影响。

9

1. 遗传素质不能预定人的发展。2.孟子是我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                                                                     3、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的实现是有一定条件的。4. 《学记》中“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意思是:适当的学习时期过了才去学,虽然努力苦学,也难有成就。这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发展学生相应的能力效果最佳。5. 环境决定论即外铄论强调外在力量,如“环境刺激”“他人影响”“学校教育”等,否定了遗传因素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6.遗传素质存在着个别差异,表现在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感觉器官的结构和机能方面。这些差异是个性形成的生理基础,是人的个性差异的最初原因。7、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所达到的某种发展水平或成熟的时期是不平衡的,这是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的表现。

10

1. 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本的核心,是一种可以带来丰厚利润的生产性投资。2.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主要包括校风、学风、教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等。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规章制度等。3.沟通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4、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作用于人的观念形态来实现的,这种作用主要存在于价值观、教育观、人才观等思想活动中,因而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具有间接性。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