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387今日阅读:19今日分享:20

生活中最容易造假的6种食物,你吃进嘴了吗?

食品安全问题无处不在,任何国家都无法避免。号称拥有世界上最严格食品安全制度的欧美国家,食品安全事件仍然频频爆发。例如,2013年,欧盟国家爆发“马肉风波”,无良商家居然用其他肉类冒充马肉,一时间舆论哗然。欧盟相关部门还因此拟出了一份“十大易造假食品黑名单”,这十种食品分别是:1橄榄油、2鱼类、3有机食品、4乳品、5谷类、6蜂蜜及枫糖浆、7咖啡和茶、8香料(如藏红花和辣椒粉)、9葡萄酒、10某些果汁。    仔细数数这“十大易造假食品”,其实放在国内一些食品身上,也并无不妥之处。
方法/步骤
1

最易造假第一名:蜂蜜。在最开始的时候,造假者只会在蜂蜜中添加蔗糖,不过加入蔗糖的蜂蜜不仅香气变淡了,而且颜色也变了,很容易就被察觉。连普通消费者都能轻易辨认出来的假蜂蜜,更不用说用实验室的检测手段了。根据GB14963-2011的规定,蜂蜜的蔗糖含量不高于10%,部分蜂蜜不高于5%,通过色谱方法测出蜂蜜中的蔗糖含量就可轻易识别掺入蔗糖的假蜂蜜。后来,造假者又学会了加果葡糖浆及加香精,方法改进后,效果也特别好,掺假蜂蜜居然完全符合国家标准,有些甚至能达到欧盟的出口标准。

2

最易造假第二名:葡萄酒。现在的葡萄酒行业可以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那就是“乱象丛生”。2011年河北昌黎假葡萄酒案中,有销售经理透露,他们的假酒制作主要靠灌水和使用添加剂,贴上假冒国内外名酒标签后,成本不超过一块钱的劣质品摇身变成了名酒。稍微有点良心的造假商可能还只是往低劣酒里掺水,但黑心的造假者做出来的酒甚至连一点葡萄酒原酒都没有,直接就是酒精、水、添加剂和香精的混合物。葡萄酒的另外一种造假方式是以低价的葡萄酒重新灌装在高档酒瓶中。这些造假者会在全国各地寻购名酒的酒瓶、酒标、木塞等原材料,用廉价葡萄酒重新灌装后,贴上“拉菲”、“拉图”、“木桐”等国际知名品牌的商标,销往各地。当然,这种制假手段并非国内独创,国外也屡见不鲜。

3

最易造假第三名:牛羊肉。相对而言,假冒肉制品出现最多的是在火锅店、烤肉店、卤肉店以及一些小餐馆和小饭店,被假冒的肉类主要有牛肉、羊肉。如果大家以为假冒牛羊肉还只是注水这样的简单活,那只能图样。下面这起2013年陕西西安的牛肉造假案能让大家领略猪肉如何大变牛肉。猪肉剁成小块后放入水池解冻解冻之后加入腌制剂、淀粉、色素放在搅拌机里搅拌搅拌之后再腌制四天左右腌制好的半成品猪肉放进牛肉汤锅煮约2小时煮好后的肉放到铁丝网格的平台上晾干,红扑扑的加牛肉就制作出来了。

4

最易造假第四名:鲜榨果汁。鲜榨果汁造假方式比较简单,就是用果汁粉或者果汁原浆、添加剂、香精勾兑成的,这个“假”字主要体现在没有鲜榨。假鲜榨果汁一般出现在饮品店、(自助)餐厅、酒店这些地方。超市出售的带包装的果汁饮料不存在造假行为,值得注意的无非就是果汁和果味饮料的区别,我们在购买时只需看清标签就行了。从感官上区分果汁是否是鲜榨果汁比较简单,一般来说,鲜榨果汁味道稍淡,而勾兑果汁由于甜味剂、香精的添加,味道非常足。大家不妨自己在家压榨果汁,喝过几次以后,应该就可以喝出它们的区别了。

5

最易造假第五名:食用植物油。市面上植物油的种类多样,营养价值不同,价格差异也比较大。为了牟取暴利,造假者一般会在高价油中掺入低价油。比如在橄榄油中掺入玉米油、核桃油;在芝麻油中掺入菜籽油、棉籽油、大豆油;在菜籽油中掺入棕榈油、棉籽油等。除此之外,造假者还会在食用油中掺入桐油、蓖麻油、矿物油、地沟油等非食用油,但这种情况较为少见。在食用油业有句话叫:油掺油,神仙愁,可见不同的油掺杂在一起,识别难度是非常高的。作为“十大最易造假食品”之首,橄榄油在欧洲掺假率比较高,但在我国,由于国人接受程度低,市场化程度低,没有形成产业规模,故掺假率比较低。最常见的掺假油主要有花生油、芝麻油这些。

6

最易造假第六名:粉条。在所有粉条中,红薯粉条是最容易被造假的。造假思路也很清晰,就是以次充好。在红薯粉条的生产过程中采用其他廉价、低劣的淀粉(玉米淀粉、木薯淀粉)来替代红薯粉,颜色不深则添加墨汁、色素进行调配。这种造假方式不算是最黑心的,最黑心的造假者根本不用一丁点儿淀粉,用的都是工业明胶。在2015年山东省破获的一起食品造假案中,造假者使用工业明胶和工业甲醛制作的粉条,含有大量甲醛和重金属镉,甲醛能导致癌变和白血病,而镉能严重损害人体内脏器官。这样良心泯灭的造假者,让人怒不可遏。

注意事项

部分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不当之处,请留言指正。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