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590今日阅读:6今日分享:31

徒步特别注意

安全守则1、 行程、计划须缜密完整,并让每位队员及留守人员彻底了解。2、 登山时应有完整的装备及充足的粮食,并有备用以应对意外情况的出现。3、 登山队伍不可拉的太长,经常保持前后呼应;下撤至少2人同行,避免单独行动,落单最容易发生意外。4、 行进中应随时调整步伐及呼吸,不可忽快忽慢;喝水时不可狂饮,随时将水壸装满。5、 登山期间,应重视身体的变化,适时休息;如不适或受伤,应及时告知同伴。6、 登山应发扬团队精神,途中留意同伴情况,危险地段互相提醒或协助通过。7、 了解登山中潜在的危险及应对措施,如有意外发生,应保持冷静,设法与警方或留守人员联系。8、 小心用火,切勿乱丢烟蒂,避免引起山火。  注意事项1、最好是结伴而行,至少是三个人以上,途中可以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但又最好不要人太多,否则互相干扰,行动不便。行李带得少而轻,但一定要带一些常用药。2、出发前就应对所需要经过的地区各方面的情况、自己的身体状况(例如有下肢血管病、皮肤溃疡及扁平足症者不宜徒步旅行以及当时的气候条件有所了解。3、夏季徒步旅游时,要避开上午11时至下午3时这段最热的时间,而且要戴草帽,水壶灌满水,以免中暑。解渴要适可而止。最好准备一壶清茶水,适当加些盐。清茶能生津止渴,盐可防止流汗过多而引起体内盐分不足。4、要掌握步行速度,一般是两头稍慢,中间稍快,开始行走要慢行,几天后再加快速度。每天途中应大休息一次,一般在中午。休息地点应避免烈日直晒和低洼、潮湿处。5、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和营养的补充,不要长时间仅仅食用干粮,要尽量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6、徒步时较为理想的是穿旅游鞋或专用的徒步鞋,因为此种鞋有一定弹性,还要轻便、透气、防滑,对大脑能起到适度的缓冲作用,还能减少因长距离行走而引起的脚胀,也可以穿半新半旧的胶鞋。万一选鞋不对或步姿不正,行走中感到脚的某个部位有疼痛或摩擦感,可在该处贴上一块医用胶布或在鞋的相应部位贴一块单面胶,在一般情况下,这就可以防止打泡7、如果是进行长途徒步旅游,出发前最好进行几次适应性训练,逐渐加大运动量,以增强耐力。行走时,用脚板着地,用力要适中,保持身体平衡。8、每天徒步步行结束后要用温水洗脚,以解除疲劳。脚掌有水泡时,可用针(先用酒精棉球擦一下或在火上烧一下)穿孔引出水,再涂上红药水,防止感染。切记不要将皮撕下,这样即容易感染更会加重脚部的疼痛。9、徒步上山,身体要略向前倾;攀登陡峭山坡应走之字形路线;下山时,身体应稍后仰,放松下肢肌肉,以免腰腿酸痛。10、徒步旅行应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确定每日的行程,一般每小时走4一5公里。每走一程,可选择树荫、凉亭等处休息15分钟,以恢复体力。11、绕远路也有一番乐趣。不要经常走同样一条路,不妨绕远路、看看周围环境,因为气候、季节的不同,而有不一样的变化。有时不妨停下脚步好好观察,说不定有新发现。12、徒步旅游个人服饰徒步旅游个人行装除了应携带上述户外用品外,很重要的是要有一双自己认为穿着舒适而便于远行的鞋子,鞋底不能太薄,切忌穿新皮鞋。 六大纪律适当进行休息没有明文规定,走多少路,应休息多久,大概平地走50分钟,休息10分钟;山坡路走30分钟,休息10分钟。休息过长,身体刚刚活动的机能会变得迟钝。体息时不必直接坐在地面上,可坐在高一些的石块上,这样血液不会完全降到臀部。休息时和出发前,做些轻微的屈伸运动,帮助身体活动。膝部屈伸运动,可消除疲劳。协调节奏速度长时间步行避免疲劳的要领是:把步幅放小,以同节奏速度来走路。容易疲劳的原因大多是在平地跨大步,加快速度来走路。这破坏了有规律的节奏性。如果是长时间走路,不要慌忙。眼睛看前方,不要看鞋子,手轻握,脚踏出后,膝部伸直。不要将手插在口袋里,而另一只手拿着行李,如遇到意外时很容易跌倒受伤(如手冷可以带手套)。保持良好心态我们走路的时候,不要在走路的过程中就想着如何去走,如何走好路。把走路当成目的和负担。其实走路和呼吸一样都是非常自由的事情,不要让自己的大脑为了走路耗费太多的精力。认真去走。刚开始训练走路,在平地上,最少要走15分钟。练习快走时,我们呼吸会加快、出汗、小腿肚、脚底、腹侧都会发痛。逐步练习你的感觉则会越来越好。走路的实质和赛跑一样都是很需要技巧的。注意精力集中在行走时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即集中精力,不要边走边说笑和打闹。在行走过程中应尽量少讲话,更不宜大声唱歌,这样会消耗你的体力。 九项注意 过独木桥直接过去时人有点像杂技演员一样,脚步跨开同肩宽,并以外八字走路,眼睛看前方一公尺处,一步步牢固贴在桥上,迅速走路。如果桥身不长,稍微快点会比慢走好得多,只要保持平衡就能很快的通过。如果队员较多,可以先过去两个人(带上将绳子带上)。在溪流两岸拉上一根或两根保护绳,绳子两头绷直并辁在两岸边的树上,就可以大胆通过了。碰到女队员心虚可以由一名男队员在后协助,并帮她背包。过碎石地如果有其它可行的路线,应尽量避免在碎石地行走。在过碎石地时,先试探石块是否稳固,要避免一下子用力踩在石块上,这样容易失去平衡而滑倒或受伤。过栈道这里的栈道指的是一些峡谷边的窄路,一面是峡壁,一面是河谷,只容一人通行。由于人都背着背包,如果突然转身或下蹲,背包往往会碰到岩壁把自己抵出道路,造成危险。正确的方法是面向岩壁慢慢地侧身移动。徒步渡河当摸不清河水深浅时,用一根与自己身高差不多的小木棍在前探路。遇到河水比膝盖浅时,夏天可以卷起裤管,慢慢渡过。避免光脚,不要脱鞋比较安全。河中有石头可踏时,要选择干燥的石块走,潮湿的石头容易滑倒。并且确定石头不易摇动(也可用小木棍在前面试探),再移动重心。有些石头容易摇动,会造成骨折意外事故。遇到河水深时,不要冒险渡河,考虑绕路,或者其它方法。雨天行走雨天最为头痛的是泥土粘在鞋子上,行走非常困难,同时还容易滑倒。所以行走时要将鞋带系紧,以免碰到泥坑将鞋子粘脱下来。在泥坑里爬坡时最好用上鞋爬子(防滑作用)或手杖。如果能向当地农民买到草鞋那是最好不过的了。上坡路提步要自然,步幅不要太多。如果迈开大步走路,身体会左右摇晃,失去平衡,要一步步扎实地走。记得不要提膝过高,尽量利用大腿肌肉力量来提升身体;同时要避免攀扶树木或其他植物,如遇到陡峭山路,应避免直线攀升,最好向左向右交替(之字形)上去。下坡路下坡路一般觉得很轻松,但如果破坏原来走路的节奏性,很容易跌倒受伤。尤其是千万不可又跑又跳,自己容易受伤。老练的人,下坡路总是慢走,并把鞋带系得很紧,以免脚尖撞到鞋顶,弄伤指尖。如果斜坡太陡,可以采用之字形下山或侧身而下。过草丛灌木首先应穿著长袖衫和长裤,小心观察路线及走向,避免迷途。不要紧随前面的人,以免被因树枝或草木反弹打伤;要时刻留意草丛内的洞穴或石块,以免失足或摔交,同时留意草丛内的蜂巢或蚁穴,利用树枝拨开草丛荆蕀,并提膝踏步前进,以减低受蛇虫侵袭的危险。过吊桥吊桥比较容易左右摇晃,人最好是一个个的过,切记不可拥挤,以免发生危险。如果有恐高症,则不要向下看脚底的河流(尤其是溪流踹急的情况下),尽量把视线转移在身体前100公尺处的桥身;同时不要改变走路的速度,有节奏性走过去。野外行走小花招1、防疲劳。预防的关键在于,一要步姿正确,二是不要心急,三是要会走路,走小路而不走平坦的公路,既使走公路也不走平坦的中心而是走高低不平的路边。2、防脚起泡。如果鞋子不适合或走法不对,会出现脚的某个部位有疼痛或摩擦感,可在该处贴上一块医用胶布或在鞋的相应部位贴一块单面胶。3、解渴要适可而止。出发前最好准备一壶清茶水,适当加些盐。清茶能生津止渴,盐可防止流汗过多而引起体内盐分不足。4、热水洗脚去疲劳,这要看具体条件。5、防寒暑。北方徒步旅行要带一些质轻防寒性能好的衣物。南方徒步旅行,夏季要防暑防雨。6、随身携带一些常用药品。建议准备一酒精盒浸1—2根马尾(用来绑住水泡,这样水泡就不会长大,愈合的时候伤口也比较小)。 一、体能准备  了解自己的体能极限和身体状况,并提前适度拉练以作准备。    二、了解线路   了解各路段距离,路况。是水泥路、青石路还是硬土路?哪些地点要注意交通安全?哪些地方有物资补给?充分了解了这些对整个行程才能有比较合理的安排。    三、装备物资   长时间的负重徒步你吃得消吗?装备尽可能精简,装备分为必备装备和可选装备 。 可选装备,不必人人都带,如公共药品、备用鞋子和雨衣(视当时天气情况)等。必备的装备是每人必不可少的,如保暖衣服、水、食物和个人药品、手机等。    四、选择鞋子,预防水泡。       最好轮换使用两双不同质地、不同鞋垫的徒步鞋或运动鞋。大一号的在尾段时穿着会较为舒适。登山鞋重,鞋底硬,公路长距离徒步不宜选择登山鞋。      长距离平地穿越,必然造成脚掌的极度疲劳。如果配备两双不同质地、不同鞋垫的鞋(如轻便跑鞋、徒步鞋、运动鞋),每隔一小时换鞋行走,并经常改变行走方式(行走、小跑结合),轮换脚掌受力点,整个脚掌受力更均匀,并调动腿部更多的肌肉群参与运动,必可减缓疲劳和疼痛,可以徒步更远的路。     新鞋容易引致脚部不适,刺激水泡形成,因此正式参加活动时,最 好穿着练习时穿过的鞋。有经验的毅行者建议在穿袜前在足趾背上涂上适量 Vaseline ointment (凡士林)膏,或用 Micropore tape (医生胶布)把脚趾个别分开包扎,或《尝试用橡皮膏和泡漠双面胶贴于足底》。参加者可在练习期间尝试不同的方法,从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种。      鞋带要系紧,使鞋子包脚良好。 鞋底较薄可以加多一双鞋垫或穿厚一点的袜子。 一般穿底厚有弹性运动鞋较好,登山鞋较重底硬,走久了易起水泡。很多人走不完百公里主要原因是鞋子没选好脚起水泡而放弃。穿上厚的干爽袜子可以减少脚与鞋底的磨擦,减少起水泡的机会。     袜子:厚而干爽的袜子,要带备用, 多换几次,能保持足部干爽,可预防水泡。    五、徒步注意事项     1、徒步是种全身运动。  注意通过摆臂来平衡身体、调整步伐。不定期地变换行走姿势,如走跑结合,每小时小跑5分钟。可以轮换脚掌受力点,整个脚掌均匀受力,同时运用到更多的肌肉组合,让肌肉可以交替得到休息。平路时放松,用大腿带动小腿。步伐均匀,有节奏感。  2、不要去追赶别人,走自己的节奏。最好的行走速度是走而不喘;不要时快时慢,时跑时停,尽量保持匀速。 3、当感觉脚趾或脚掌痛,勿只用脚掌一侧行走,这样造成脚的局部受力,时间长了会极为痛苦。4、肩沉背挺,用腹部深呼吸。  5、上坡时先深呼吸,上身前倾。      下坡时,如果加速,或跑,身体后仰,降低重心,不易摔跌。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