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802今日阅读:162今日分享:23

脉象模型开阔中医学培养医学人才

中医学基础实验、综合实验是将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临床技能与现代实验方法相结合的实验课程,中心与生物工程学科专业人员协作共同研制的三探头中医脉象仪、面诊仪、中医腹诊仪、脉象模型手用于学生实践实验,使中医学基础理论的学习从以前相对枯燥、难于理解和不易掌握变得更加直观、量化、易懂、易学,同时加深学生对中医“四诊”的客观认识。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  中心建立了基于网络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包括实验室基础信息、教学以及开放过程智能数据采集子系统、视频监控管理子系统。将模块化的实验课程导入网络平台,使上实验课的学生和教师充分了解实验室现状,如实验室容量、实验室相关设备及技术等,并可让上实验课的教师通过网上信息充分了解实验室的使用情况,学生可以上网了解实验项目,预约实验时间,也可以与教师借助网络互动交流等。目前,该平台已在学校实验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实验中心所有设施全天候向学生、教师开放  (1)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心面向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开放实验室。  (2)探索性中医药实验项目:每年约有90名七年制学生的探索性实验项目在中心实验室完成。  (3)中心对基本技能训练课程实行开放,学生可随时到中心自主操作训练。  (4)中心对中医护理、中医针推基本技能训练实行晚间训练开放。  (5)中心承担上海市中医住院医师培训与考核工作。  2.开放实验室平台建设  考虑到不同层次、不同模块的实验特点,开放实验室平台及网络系统相应作了模块匹配建设。  (1)基本技能训练室开放  该实验室开放主要针对实验、实践基本技能型模块课程,如西医实验基本技能模块等。  (2)综合实验室开放  功能实验室开放为综合实验模块课程提供了实验平台,内容涵盖模块课程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实验内容,也包括注重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拓展性实验,适用于对其他专业实验有兴趣或学有余力的跨专业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医、药专业的隔阂,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3)大型仪器设备开放  针对大学生科创和探索性项目,实施了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包括培训、自主测样、送样检测等内容。如实验教学中心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开放。通过此类开放充分发挥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减少重复购置,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学生创新设计性实验的实施  以学生为本,构建中医特色实践教学体系  中心自2003年成立以来围绕中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在管理体制、实验教学体系建设、教学模式改革、队伍建设等方面形成了适合中医药专业的实验教学特色。  1.构建中医特色实验教学体系  在中医学一级学科内重构实验教学体系,形成综合创新性实验课程体系。以“基础技能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创新性实验”为框架,创建了跨学科的与临床、科研相联系的实验内容新框架,建立了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实验课程相互衔接的中医特色实验教学体系。整合性实验课程建设成果显著,中心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市级教学成果奖等。  2.建立中医经典—临床实践—病证实验“三位一体”的临床教学实训体系  学校以中医临床基本思维培养为主体,融合预防医学、社会医学基本知识,在国内医科院校中率先实行“三学期制”改革。充分发挥三学期制的特点,建立中医经典—临床实践—病证实验“三位一体”的实训教学体系,使学生不仅对所学医学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以及时体验,同时为学生了解社会和卫生医疗事业发展现状提供了机会,加强学生与临床医师、医生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建立了中医经典理论和诊疗技能实验、实训教学体系,与现代模拟临床实训室建设相呼应,形成了既有中医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实验实训教学环境。  3.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创新性实验教学模式  通过以问题、临床案例和科研基本技能训练为导向的基础综合性实验教学和以解决科技、临床问题为导向的探究性、创新性实验教学。创立了以学生为主体、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开放式基本实践技能与创新实践能力协调发展的实验教学模式。  4.科研促进实验教学,培养个性化创新性中医药高级人才  发挥实验教学中心的平台作用,中心承担了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项目的实验,在探索性实验基础上承担上海市大学生创新活动项目283项,其中学生自主设计的项目占61.2%,与导师课题相关的项目占38.8%;打通了中医药最新研究成果引入实验教学的基本途径,拓展了中医药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方法,建立了基于多学科交叉的教学导师资源,形成了一批有全国影响的实验课程。  5.建立教学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  以实验教学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为载体,通过课程网站导学等开放式自主学习、自主实验平台,建立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课外自主学习、自主实验与实验室教学、实验相结合的多维度实验教学法。  6.创新中医药实验教学管理体制  率先创建了校级实验中心管理运作模式,建立了配套制度和相应体制、机制,理顺了中心与学科以及二级学院之间的关系,真正发挥教学资源的共享优势。  7.建立热爱实验教学,勇于创新的实验教学队伍  学校和中心制定相应的政策,设置青年实验技术标兵岗,制定《关于我校实验教学师资人员培训工作的规定》,鼓励实验师资人员通过培训和各种学习,立足本岗,不断提高实验技能和实验室管理水平。  推行人事制度改革,提升实验教学地位  学校在推行人事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对实验队伍建设和实验人员管理制度进行了大胆探索,从制度建设、人员编制、实验教学管理等多方面进行了有效改革。设置实验教师岗位,真正将实验课程从辅助地位提升为主体地位。制订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计划和进修计划,同时通过参加科研项目、与理论课教师合作课程设计、共同指导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以及参加职业技术培训等实现实验技术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  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队伍互通,教学、科研、技术兼容,核心骨干相对稳定,建立实验教学人员科学有效的培养、培训体系,形成一支热爱实验教学、教育理念先进、教学科研能力强、勇于创新的实验教学队伍。采取的措施如下:  (1)加强实验专职队伍建设,着力调整实验技术人员的学历、职称结构,并使队伍逐渐年轻化。将岗位聘任和教学质量考核结合,优化实验教学队伍。中心按照学校教师继续深造或攻读学位的有关规定,鼓励实验教师和技术人员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以保证中心技术人员的水平不断提高。近3年来,专职实验教师中有2人获得博士学位、2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实验技术人员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人,新引进实验技术人员均具硕士学位。在近年内实验任课教师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实验技术人员90%达到本科及以上学历。  (2)设置实验技术青年标兵等岗位,制定各岗位职责,岗位开放应聘,竞聘上岗。根据学校实验技术人员岗位分类和分级聘任情况,实验教学中心积极开展了以实验技术人员履行岗位职责为核心的岗位分类和工作量化考核,制定了相关的考核办法,对促进实验技术人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做好本职工作,为学校的建设做好支撑服务。  (3)教学实验中心制订相应政策,引导和激励高水平师资积极投入实验教学工作。学校专门制订《关于我校实验技术人员培训工作的规定》,鼓励实验技术人员通过培训、努力学习、立足本岗,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技能和实验技术。中心设立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研究项目,举行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研讨会,培养实验教师和专职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研究能力,开展了实验室工作质量体系建设全员培训,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国内各种进修和培训。目前,已有100余人次实现国内高校进修学习工作。  自主创新获佳绩,示范辐射受关注  近3年,中心教师承担教改项目69项,发表实验教学论文33篇,编写实验教材19本(教材14本,讲义5本),获得教学成果39项(国家级5项,省部级34项),承担科学研究项目86项(其中国家级27项、省部级56项);本科生获批科技创新项目319项;大学生完成中医药探索性综合实验课程项目36项,学生发表论文17篇,获得“挑战杯”等创新奖17项;中心实验室向社会各界开放,进行相关教学实验研究、参观学习及培训,服务高校、社会行业培训398人次,先后有兄弟院校国内外同行34批次、283人次来中心参观交流;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教育部、市领导多次到中心视察指导工作。  1.实验中心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为了实现人员、实验室资源的集中管理,实验室与实验技术的资源共享,为了配合创新型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进一步整合资源,建设开放型实验教学技术平台,打通科研、学科、教学屏障,将各二级学院的实验中心加以整合,成立了校级实验教学中心,该团队参与了校级实验中心的改革和组建,这种校级模式的实验教学中心在上海市乃至全国同类院校中也是领先的。实验教学中心运行以来,满足了学校扩招背景下的实验教学需求,显示了资源共享的优势。在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中,由于中心构建了医、药实验技术平台,使得学生在一个设计中联合运用药剂制备、成份分析及药效观察成为可能。部分兄弟院校纷纷前来参观学习,充分肯定这一模式,表示今后将参照此模式改革。  2.开放式创新性中医药实验教学体系建设  (1)分层次、模块化顶层架构中医药创新实验教学体系。  在中医学、中药学一级学科内重构实验教学体系,形成综合创新性实验课程体系,如通过实验、实践技能模块加强技能训练,综合实验模块注重医药结合,设计性实验模块着眼于创新。建立以“基础技能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创新性实验”为框架,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实验课程相互衔接的中医药特色实验教学体系。  (2)构建实验教学信息化管理平台。  以实验教学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为载体,通过课程网站导学等开放式自主学习、自主实验平台。实验室信息化平台包含实验室基础信息、教学以及开放过程智能数据采集子系统、视频监控管理子系统。学生可登录网页,查询实验室和大型仪器设备开放信息,提交预约申请,并根据审批情况在规定时间段内完成开放性实验。  搭建了124门实验课程的互动平台,通过上传课程PPT、多媒体视频、课程考核供学生自学,发布考试相关信息,提高课程管理效率。据网络统计,学生年点击量近3万次,其中探索性中医药综合实验5 640次,中药学实验技能考试18 337次。  (3)革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建立自主学习实验教学模式。  不断探索以学生为主体、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开展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课外自主学习和课内研讨式教学相结合,开放式自主实验与课内实验相结合的多维度自主学习、自主实验教学。考虑到不同层次、模块实验的不同特点,开放实验室平台及网络系统相应作了模块匹配建设。  3.自主研制中医实验教学仪器的推广与应用  多年来,中心发挥独有的多学科优势,利用现代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信息处理等高新技术,结合传统中医理论研制和开发了符合中医实验和临床应用的诊疗仪器。部分仪器已被国内外中医院校广泛应用并开设相应的实验课程。有些仪器被国内外有关单位和学者应用于科研工作中,有的正逐步实行产品化。通过对中医实验教学仪器的自主研制,中心的中医实验教学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和非常好的示范效果,也促进了全国中医药院校中医实验教学的开展和建设。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