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196今日阅读:39今日分享:10

观古:与时俱进的中国玉文化

和田玉是经过亿万年岁月的淬炼、沉淀下来的精华,它拥有永开不败的色彩,它为东方人量身打造一款款衬托气质与优雅的首饰,它是自然时光无可替代的宠儿,在观古玉雕的眼中,和田玉已化为某一种与灵心相通的媒介——它是一种带有生命力的正能量,从各个方面影响着观古,也让时光为她停留。
观古讲解:古代玉石起源
1

和田玉古称于阗玉,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优质玉种,盛产于新疆南部。“和田”在古代被称作“于阗”,藏语里作“产玉石的地方”,是玉石的故乡,也是中国玉石的重要产地。古书《游宦纪闻》中曾经提到于阗国产出的玉可分为五种,白如脂肪,黄如蒸粟,黑如点漆,红如鸡冠或胭脂。远在新石器时代,生活在昆仑山一带的人们就已经发现了和阗玉,并把它们制成日常用具和好看的饰品。

2

殷商时期,和阗玉逐渐开始向东发展,一度成为宫廷贵族奢华生活的主体,统治者把它视如珍宝;到了商代形成一种规模,人们已经学会开采玉石。曾经在殷墟发现的“妇好”墓,仅玉器就700多件,据考究,这些玉器大多来自新疆于阗。

3

公元940年,后晋使者出使于阗,详细的描叙了当时于阗采玉的情形“于阗境内有一条很长的玉河,一直流到牛头山的后面,按颜色可以分成白玉河、绿玉河、乌玉河三条河流。虽然它们都来源于同一条河流,但各个支流中所产的玉石颜色却不一样,分别对应了各河流的名字。每年一到五、六月份,河水就开始猛涨,玉石便顺着昆仑山的雪水与雨水一并流下,每年能产出多少玉石,就得看当年的水势大小了,水势越猛顺流而下的玉石就越多。等到了七、八月份,水势慢慢的缓和下来,人们就可以到河里去采玉了。因为玉石资源太过丰富,于阗国里的大小器皿以及衣服上的一些零件都是用于阗玉做成的”。

4

我们可以从这位使者的话中得到许多信息,即于阗玉石的分布地点、采集的季节、采集的方式等。而且在当时,采集玉石是于阗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一度被官方垄断,只有官方组织采集之后,才允许个人采集。

5

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宋代,朝廷使用的器具、互赠的礼品、赏赐的奖品及皇帝乘坐的轿撵和服饰装饰等,仍然多是于阗玉。直到现在,于阗玉也一直被称为玉中的精品,在玉器市场上大受追捧,最好的于阗玉价格比黄金还要贵出许多。

观古讲解:古代玉石贸易
1

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举办成为人们争相讨论的热点。在热议丝绸之路经济发展的时候,却鲜少有人知道远在丝绸之路之前,还存在着一条更为古老、时间跨度更长的“玉石之路”,长达4000年之久。     据《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当年周穆王浩浩荡荡西巡天下,行程共计三万五千里,会见西王母。其周游路线自宗周北渡黄河,逾太行,涉滹沱,出雁门,抵包头,过贺兰山,经祁连山,走天山北路至西王母之邦(今乌鲁木齐天山一带);又北行一千九百里,至“飞鸟之所解羽”的“西北大旷原”,即到达今天的哈萨克斯坦区域、中亚大草原地带。

2

《穆天子传》中还记载了周穆王的返程路线,与去时不同,绕的是天山南路,而在路途中,途经的珠泽人“献白玉石……食马三百,牛羊二千”。在这趟几乎横跨了整个中原与西域的几千公里的路途中,周穆王得到了许多沿路居住的游牧民族所献上的于阗玉石,最终满载而归返回今陕西一带。    虽然说这本书具有神话色彩,但它无疑明确反映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中原地区与西域的新疆、中亚之间,就已经开辟出了天山北路和天山南路两条贸易来往路线。因为当时中原与西域贸易最频繁的就是玉石,所以以此命名。    河南偃师发掘出来的二里头遗址,是被我国公认的夏代都朝的旧址,而在这里就出土了许多来自新疆和田的玉器。这也间接说明,早在4000多年前,从今天的河南偃师一带,就已经存在着一条连通中原跟新疆和田的玉石贸易道路。

3

综合各种史实,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远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的夏商时期,中原各个主要地区就已经存在着连接西域的道路,而张骞出使西域则开启了交通和贸易的新篇章。到了宋代,远在新疆的于阗国仍然在与中原地区进行着大量的玉石贸易,那个时候中原与西域的交通水平早已发达起来,玉石逐渐的退出了主角地位,丝绸、瓷器、茶叶等开始代替玉石成为主要商品。     历经几千年,虽然玉石之路不再满足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并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玉石贸易却一直流传了下来,从未间断。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