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608今日阅读:162今日分享:23

这样做会不会犯罪?(一般情况下)

生活中我们免不了会和别人起冲突,有时候恨不得冲上去打两拳。可是,你有没有想过这样做会不会触犯刑法?即使你想到了,也可能会产生疑惑,这样到底有没有触犯刑法?  那么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一下来了解一下什么样的行为才会构成犯罪,继而知道怎样才能有效地规避刑法,不惹祸上身。
工具/原料
1

2

本经验

一、从最本质的方面看
1

了解一样东西,我们要学会从它的性质、特征入手。对于犯罪,我们一样从它的特征开始了解。  犯罪——主要有三个特征。

2

第一、社会危害性。  只要是犯罪,就肯定具有社会危害性;反之,有社会危害性,则不一定成立犯罪。比如说,故意杀人罪,具有社会危害性是当然的。  但是有此行为虽然具有危害性,但是情节显著轻微,也就不算作犯罪;因为法律不会理会琐细之事,所以,一些极端罕见的具有很大有危害性的行为法律是不会处理的,比如说你拿着AK_47一枪打掉了美国的侦察机,没人,不,没有法律会去理你。这是法律本身的一个局限性,也是一个优势。

3

第二、刑事违法性。  无法无罪,无罪无罚。所以,只要刑法没有规定,你就不会犯罪,但是,只要刑法规定了,只要你触犯,就一定会被追究。当然了,刑法也不是生硬地处罚,它也会根据具体情况,针对性量刑,有的会轻判,有的会重判。

4

第三、应受刑法处罚性。  这个性质,有两个含义,一个正如之前所说,无法无罪法律没有规定就不是犯罪。  而另一个,就是你这个行为虽然违法,但就其引起的法律后果而言,不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或者说,你被免责,这是犯罪但不以犯罪论处。

5

以上三个特征,就是区分你是不犯罪的最根本的标准,三者缺一,则不成立犯罪。

二、从构成方面看
1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犯罪的构成要件上来着手进行分析。  对于犯罪,三要素说显然具有更加相当的合理性,但我国通说目前仍适用的是四要件说,而且司法考试,司法实践中也采用传统的四要件说,故我们从四要件来分析。  这四个方面主要是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

2

犯罪客体:  就是犯罪行为所针对的对象,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这个对象一般不是我们所亲眼看到的东西——而是刑法所保护的东西——法益。  刑法所规定要保护的东西主要有十大类法益。  就我们平常人而言,要做的就是安安稳稳地过活,不要有非分之想,这样就绝对不会和刑法沾边,还有,不要冲动闹事,比如小打小闹也就算了,用不着动刀子,这样是对别人生命健康(法益)的侵犯,如果这样做你就摊上事啦。  如果你对法益的侵犯显著轻微,没有大的危害性,也不构成犯罪,但最好别以身试险。

3

犯罪客观方面:  就是犯罪行为及结果的外在表现,比如说犯罪行为、过程、结果、因果关系、时间地点等等。这些都对定罪量刑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4

犯罪主体:  显而易见,就是说实施犯罪的人是谁。不过,有些犯罪不仅仅是一个人来完成的,也有共同犯罪,由两人以上多人实施。

5

犯罪主观方面:  就是犯罪实施时,行为人抱有什么样的心态——故意?过失?疏忽大意?过于自信?而这些,对量刑幅度有很大的影响。   因为目前主流采用四要件说,也就是说,只要不符合四要件说中的一项,就不构成犯罪,所以......呵呵。

6

好了,今天我们就到这里,为各位在以后的生活中消除一番顾虑而高兴!

注意事项
1

请不要心存侥幸心理,以身试法,否则概不负责。

2

多多关注法律,生活中就不会被别人戏弄,做什么事情都明理!

3

如果觉得有用,就请还要吝啬投票哦!~

4

如果有问题,请私信我,谢谢!~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