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514今日阅读:11今日分享:19

光学望远镜介绍

光学望远镜,是用于收集可见光的一种望远镜,并且经由聚焦光线,可以直接放大影像、进行目视观测或者摄影等等,特别是指用与观察夜空,固定在架台上的单筒望远镜,也包括手持的双筒镜和其他用途的望远镜。光学望远镜,使用人眼可见光形成恒星和星系的像的望远镜,是用于收集可见光的一种望远镜,并且经由聚焦光线,可以直接放大影像、进行目视观测或者摄影等等,特别是指用于观察夜空,固定在架台上的单筒望远镜,也包括手持的双筒镜和其他用途的望远镜。种类与用途:光学望远镜分为折射式望远镜、反射式望远镜、施密特望远镜。19世纪初斯折射式,望远镜还是天文学界的主流,当时研究的重点在天体测量,邻近恒星的位置测定。随着时代的演变,天文学家开始探索到银河系以外的星系,研究整个宇宙的结构,巨无霸的大型反射望远镜便取代折射式望远镜的地位。而施密特望远镜更拍摄到许多深远微暗的天体照片,让天文学家能按图索骥地去研究探索数10亿光年之遥的宇宙深处。所以20世纪是反射式望远镜与施密特望远镜的时代,而21世纪更将是无线电电波望远镜的时代。19世纪天文望远镜主流──折射式德国汉堡大学80厘米折射镜。20世纪统一天文学语言的施密特望远镜,这是澳洲的UKST。20世纪天文望远镜主流──反射式,这是德国蔡司的3.5口径反射望远镜。      著名型号,胡克望远镜:1917年,胡克望远镜在加州威尔逊山天文台建成。其主反射镜直径为2.54米,在其建成后30年,它一直是全世界最大的天文望远镜。正是利用这座望远镜,埃德温·哈勃发现了银河系外的星系,并找到了宇宙膨胀的证据。
方法/步骤
1

著名型号,胡克望远镜:1917年,胡克望远镜在加州威尔逊山天文台建成。其主反射镜直径为2.54米,在其建成后30年,它一直是全世界最大的天文望远镜。正是利用这座望远镜,埃德温·哈勃发现了银河系外的星系,并找到了宇宙膨胀的证据。

2

海尔望远镜:直径5.08米的海尔反射式望远镜坐落在美国帕洛玛山上。它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建造,1948年完成,建造技术在当时堪称奇迹。虽然从1993年以后,海尔作为最大反射式光学望远镜的地位已被取代,但仍在为宇宙探索发挥重要作用。

3

凯克望远镜: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光学天文望远镜,位于夏威夷莫纳克亚山。其双子KeckI和KeckII分别在1993年和1996年建成。直径都是10米,由36块直径1.8米的六角镜面拼接组成。通过电脑控制的主动光学支撑系统调节,使镜面保持极高的精度。

4

超大望远镜:1999年,欧洲南方天文台在智利建造了超大望远镜。它是由4台8米直径望远镜组成的一台等效直径达到16米的光学望远镜。这4台望远镜可以组成一个干涉阵,做两两干涉观测,也可以单独使用每一台望远镜。它可以在不同波段观测超新星等遥远天体。

5

昴星团望远镜:日本的昴星团望远镜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直径的单面反射镜,其直径达8.3米。坐落在夏威夷莫纳克亚山上,建造完成于1999年。据称,仅仅是抛光其超大镜面就花去了7年时间。昴星团望远镜使用了主动光学和自适应光学技术,支持镜面的是261个机械手指,它们可以不断调整镜面的形状以获得最佳成像。

6

行星搜寻:“地外行星搜寻者”是美国宇航局空间计划的“点睛”之笔,计划于2012年发射升空。它汇集了人类太空望远镜 技术的精华,将在寻找太空生命方面崭露头角。“地外行星搜寻者”的设计思路与空间干涉望远镜相似,但在规模与性能上有重大突破。空间干涉望远镜的可收卷镜阵延伸9米上下,而“地外行星搜寻者”的镜面阵列延展可达百米。利用它空前的分辨率,人们将足以探明,在太阳系邻近数十光年之内,是否存在与地球条件相似的行星,并进一步为解开地外生命的“悬念”获取宝贵的线索。

7

总之,21世纪的“天眼”,将具备前所未有的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大视场以及多天体观测能力。就整体而言,它们观测宇宙的效能将全面超越其“老大哥”,哈勃太空望远镜,从而全方位地开阔人类探测宇宙的视界。长久以来,人们仰望天空,看见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有过天圆地方、地心说、日心说等宇宙模型。从前,人们只能用肉眼对星空进行观察,观测范围非常局限,所得的数据资料也就非常有限。自主研发:完全由中国自主发明的新型大视场望远镜———大天区面积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在位于河北省兴隆县的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落成。这标志着中国第一次在望远镜类型上占有一席之地。  在技术上,LAMOST在其反射施密特改正镜上同时采用了薄镜面主动光学和拼接镜面主动光学技术,突破了世界上光学望远镜大视场不能同时兼备大口径的瓶颈,使中国主动光学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它采用的并行可控式光纤定位技术解决了同时精确定位4000个观测目标的难题,是一项国际领先的技术创新。  该望远镜的各项指标均已达到甚至超过设计要求,在调试过程中单次观测可同时获得3000多条天体光谱的能力,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光学望远镜、世界上最大口径的大视场望远镜,也是世界上光谱获取率最高的望远镜。大量天体光学光谱的获取是大视场、大样本天文学研究的关键。但迄今由成像巡天记录下来的数以百亿计的各类天体中,只有约万分之一进行过光谱观测。LAMOST将突破天文研究中光谱观测的这一瓶颈,对上千万个星系、类星体等河外天体的光谱巡天,将在河外天体物理和宇宙学研究以及河内天体物理和银河系研究上作出重大贡献。中科院常务副院长、LAMOST工程项目领导小组负责人白春礼在的落成典礼上说,LAMOST的建成和投入观测,将使中国具备世界领先的主动光学技术和多目标光谱观测能力;将为中国天文学研究增添高水平的观测设施和平台;将为中国在宇宙大尺度结构、银河系结构、暗能量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技术支撑。     技术突破:LAMOST中最具创新的部分是24块对角线1.1米的六角形平面子镜拼接成的反射施密特改正镜,观测过程中通过计算机控制这些子镜面形,使其实时变形成一系列不同的高精度的非球面,从而实现传统光学无法实现的这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视场(广角)兼备大口径的主动反射施密特光学系统,以便精确地获取大量的天体光谱信息。我们在一块大反射镜上同时采用了薄镜面主动光学和拼接镜面主动光学技术,这不仅是在国际上将主动光学技术推进到新的前沿,也是在国际上发展出了第三种新类型的主动光学。我们还采用了并行可控式光纤定位技术解决了同时精确定位4000个观测目标的难题,远超过目前国际上最多同时定位600多根光纤。这都是国际领先的技术创新。  由中国科学家创造性设计和建造的这座望远镜,在口径、视场和光纤数目三者的结合上,超过了此前雄居世界第一的大视场巡天仪器——美国斯隆数字巡天望远镜,也一举超过了所有国际上已完成或正在进行的大视场多天体光纤光谱巡天计划,成为当今世界上获取天体光谱能力最强大的天文观测设备。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