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488今日阅读:172今日分享:19

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及策略

中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对学生文学素养的积累至关重要,而要提高其素养,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提高呢?
方法/步骤
1

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一般情况下,学生不认为阅读是一项任务,要么懒散不认真读,趁机放松自己。教师管不好管,说不好说,不如有具体任务,这样就会挤占了学生的阅读时间,也有的既然读就想一下子明白其中的道理和内容,如果达不到,就会觉得没有收获,认为白白的浪费了时间。总之,阅读是一个抽象化的内容,不如做几道题,写几遍字具体。

2

教师要让阅读变得有目的性。通过教师方法的指导,进而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逐步培养阅读兴趣。比如课上,对于所讲课文,也适当的让学生多说,通过一些学生概括全文的内容,要求不看书回答,多说也可,少说也可,这样做目的是为了通过学生的概述训练让每位学生都对本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更轻松,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概述能力,也为教师和学生一起熟悉课文打下基础。

4

加强提纲练习,交流心得。在课下,我有时会和一些学生就某篇文章交流自己所读的心得,并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水平来选择一些阅读内容。再者,对于一篇阅读,我在教学时还会让学生通过列提纲来掌握文章内容,文章结构,对于提纲,我主要是由学生来列,不求统一,只要有道理就行,我不希望学生的提纲千篇一律,他只要能看懂就行了,而且有一定的道理。当然,在列提纲之前,我会先“授之以渔”,这样学生有了一定的方法,而又不拘于此方法,这就是最大的收获了。

5

师生共同交流,共同感悟。阅读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很容易让学生半途而废,教师可定期举行一些活动,让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阅读成果,用阅读体验来使自己身心愉悦,比如,通过做剪报活动,让学生在玩中进行了阅读的比较,阅读的训练。而且又能对手头的一些东西进行合理的整编。化腐朽为神奇。又比如,通过辩论课进行对文章的深层把握,记得我有一次授完《杨修之死》进行了“杨修之死谁之过”的辩论,辩论选手们唇枪舌剑,妙语连珠,很大的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而且对课文也有了更深的把握。

6

以渊博的知识来激发学生兴趣。学生愿听,也会有一些见解,会对文章中的一些内容提出自己的感悟,这样学生受教师影响,阅读逐渐取得明显成效,又会增强阅读兴趣,从而又会引发新的问题,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船长,女婿,在学生看来,是群众演员,而我们又会引导他们为什么会有这些群众演员,作者塑造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呢?还有《故乡》中作者为什么会举出闰土和杨二嫂,他们两人的身份一样吗?作者为什么要安排这两个类型的人物。这样就引发我们思考,从而为能够把握中心或者揭示社会原因作了准备。

7

多做笔记,积累材料。我们可以让学生经常性的做一些读书笔记,形成习惯化。“不动笔墨不读书”,习惯一旦形成不易改变,坏习惯养成了不定是好事,但是好习惯养成了将会受益一生。每周或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进行阅读,记录下好的句子或个人的心得,(这需要我们教师把它当成一项作业来对待)。这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通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达到自省教育。或者,我们可以针对一些阅读能力好的学生谈方法,教师介绍一些名人作家的读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逐步走向正规化,从而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

8

作为我们教师让学生通过阅读,有自己的阅读方法,达到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从而让好习惯影响学生的一生。大力加强学生提纲练习,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快速的掌握所看文章的内容结构。运用活动调动学生的兴趣,进行交流,共同感悟,努力实现学生由兴趣到理趣的转变。

注意事项
1

个人积累,请勿转载。更多内容尽在我的空间。

2

帮助到你,请加粉丝,投票支持。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