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220今日阅读:150今日分享:23

HIV感染者 恶性肿瘤 生存期

40%的HIV感染者会发生癌症。恶性肿瘤的发生与HIV感染所致免疫系统紊乱相关并不意外。然而,在HIV感染者中某些类型癌症(如卡波西肉瘤[KS]、B细胞淋巴瘤及肛门癌)流行率增加的事实,强调了明确其病因的重要性。前两种类型的癌症累及免疫系统的细胞:内皮细胞和B细胞。内皮细胞具有免疫细胞的特性,它们能表达Fc和C3受体并且可在淋巴细胞活化中起辅助细胞的作用。为了发现这些恶性肿瘤之间的共同联系,研究者提出存在传染性因子的可能性,特别是疱疹病毒和人乳头瘤病毒(HPV)。人疱疹病毒8型(HHV-8)(也称为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与KS和腹腔内淋巴瘤相关。在高达6o%的B细胞淋巴瘤和所有原发于中枢神经系统(CNS)的淋巴瘤中都发现了爱泼斯坦一巴尔病毒(EBV)。然而,尽管EBV似乎可以诱导B细胞增殖,但在转化中它不直接起作用。最后,已经证明HPV与肛门癌和子宫颈癌相关。HIV感染的恶性肿瘤发生包括几个特殊的步骤:启动、促进、转化。许多因素可以通过干扰免疫系统及免疫器官而启动恶性肿瘤的发生过程。病毒感染后,此启动过程可通过免疫系统诱导细胞因子(或激素)产生,促进靶细胞(如内皮细胞、B细胞或上皮细胞)的增殖。最后,染色体断裂可导致细胞的自主生长及转化。而且,宿主免疫系统可影响(即促进)这些新生物的表达。有些情况下,病毒本身可能就是直接转化因子,但至今的大多数证据显示病毒对肿瘤发生有促进作用。一个解释HIV感染与肿瘤相关的主要假说认为:免疫抑制阻止了正常的免疫监视和病毒复制或转化细胞生长的抑制。支持免疫紊乱与肿瘤有关的另一个依据是恶性肿瘤继发于某些细胞因子高水平的异常分泌。这些细胞因子可能由免疫系统失调导致的超应答细胞所产生。它们能诱发细胞增殖,也可能导致病毒活化。例如,一些淋巴因子具有促血管生成活性,并可能与KS的发生相关。HIV感染中肿瘤的发生源于免疫系统的抑制或增强。在任何情况下,同宿主的机会性感染或其他临床症状一样,HIV感染所诱发的肿瘤总是伴随着免疫系统的紊乱而发生。普遍观察到HIV感染发生的肿瘤比非感染病人的肿瘤更具侵袭性,因而,免疫应答对于拧制肿瘤进展是重要的。随着HIV感染者生存期的延长,其他恶性肿瘤最终呈现出发病率增加的趋势。在这个意义上,艾滋病相关肿瘤的发生率,比机会性感染更多地表现出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特点。在HIV感染的儿童中,其他肿瘤如霍奇金病、多骨髓瘤、精原细胞瘤、平滑肌瘤和平滑肌肉瘤有所增加,在霍奇金病和平滑肌肉瘤肿瘤可能涉及EBV感染。在一项HIV感染人群的大型研究中也观察到唇癌、肛门癌、肺癌及白血病的发病率增加;从HIV诊断的时间上看,最高的相对危险度主要是霍奇金病和多发性骨髓瘤。轻度免疫缺陷的人并未出现非艾滋病界定癌症发病风险的增加。在HIV感染人群增加的非黑色素瘤皮肤癌是Merkel细胞癌,这主要与免疫抑制相关。在非洲,除了KS和非霍奇金病,能经常观察到眼结膜鳞状细胞癌的发生,这极可能与感染HPV有关。自从抗逆转录病毒疗法问世以来,在HIV感染者中肺癌发病率已增高。对这些肺癌的研究未检测到HIV或HPV序列,最常见的发现是癌细胞中广泛的基因组不稳定性,可能是由于其他因素,如吸烟而引发的肺癌。高发病率的阴茎癌可能与多次暴露于HPV相关。与已知病毒不相关的其他恶性肿瘤的发病率的增加可能反映了免疫监视系统的重要性,但也可能与感染未知致病微生物相关。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