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641今日阅读:113今日分享:31

视频会议发展历程

视频会议系统(Video Conference System)也称为视频会议,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地方的个人或群体,通过现有的各种通讯介质传输媒体,将人物的静、动态图像、语音、文字、图片等多种资料分送到各个用户的终端上(连接电视、计算机),使得在地理上分散的用户可通过图形、声音等多种方式在一起交流,决策讨论。视频会议分为软件视频会议系统和硬件视频会议系统,软件视频会议是基于PC架构的视频通信方式,主要依靠CPU处理视、音频编解码工作,其最大的特点是廉价,且开放性好,软件集成方便。但软件视频在稳定性、可靠性方面还有待提高,视频质量普遍无法超越硬件视频系统,它当前的市场主要集中在个人和企业,政府、大型企业也逐渐开始慢慢接受,并越来越多的运用到会议当中。 硬件视频会议是基于嵌入式架构的视频通信方式,依靠DSP+嵌入式软件实现视音频处理、网络通信和各项会议功能。其最大的特点是性能高、可靠性好,大部分中高端视讯应用中都采用了硬件视频方式,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其市场份额正逐渐被软件所占领。视频会议的普及和发展经过了从模拟到数字,从点对点到多点对多点,从有线到无线,从功能单一到功能全面的过程。模拟电视会议阶段 模拟电视会议是早期的电视会议,在70年代就有了这种通信业务。当时传送的是黑白图像,并且只限于在两个地点之间举行会议。尽管如此,电视会议还是要占用很宽的频带,费用很高,因此这种电视会议没有得到发展。 但是,在此期间,NipponTelegraphandTelephone于1976年建设了东京和大阪之间的视频会议系统;IBM于1982年采用 48Kbps连接到了内部的视频会议系统之中,用于每周与美国总部之间的商务会议。这两个事件极大的促进了视频会议在软件和技术上的发展。 模拟电视会议系统由终端设备、数字通信网络、网路节点交换设备等组成: 终端设备:包括摄像机、显示器、调制解调器、编译码器、图像处理设备,控制切换设备等。终端设备主要完成电视会议信号发送和接收任务。 节点交换设备:它是电视会议开通必不可少的设备,是设在电视会议网路节点上的一种交换设备。三个或多个会议电视终端就必须使用一个或多个这种节点交换设备 (简称MCU)。终端发出的视频、声频、控制信号等要在节点交换设备完成同一种模式的变换,实现能信。节点交换设备具有模型交换、视频交换和速率转换的功能。节点交换设备的多少决定了电视会议的规模。专用网数字电视会议阶段 数字电视会议是80年代出现的,是在数字图像压缩技术的发展中研制出来的,它占用频带比较窄,图像质量也比较好,视频会议的普及具备了基本条件。从此,数字电视会议取代模拟电视会议,并且得到发展,在某些地区开始形成了电视会议网。但是各地使用的标准不一,难于实现国际电视会议。1988年到1992年期间,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在务国会议电视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国际电视会议的统一标准(H.200系列建议),规定了统一的视频网上通信模式交换标准等,从此就出现了现在的国际统一标准的电视会议系统,为国际电视会议提供了条件。 视频会议的普及和发展受到通信技术水平的影响。这个时期主要通过卫星、光纤等专用网络来连接视频会议系统。其中,基于ATM网络组网可提供 QoS(QualityofService),只要在现有的ATM网上增加ATM25M接入交换机V-Switch,同时,只要增加ISDN电视会议网关设备V-Gate,就可实现基于ATM的会议电视系统与基于ISDN的会议电视系统的互通。此方案的特点是图像质量很好(可达到MPEGⅡ图像质量)、组网方便(不用把所有电视会议终端线路都联到MCU上)、可靠性高。但设备费用高,且要有ATM网络。基于IP网络视频会议阶段 随着internet在飞速发展,网络带宽的提升,基于internet的硬件方式视频会议和纯软件方式的全时视频会议得到广泛应用。其中纯软件视频会议由于成本低廉效果基本满足要求,得到高速发展。ADSL接入方式的普及,网络使用费低廉,支持ASDL连接的视频会议设备大量出现。这种方式的视频会议成为了中小企业的首选方案。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光纤接入也得到普及,光纤传输速度快,高清视频成为了可能。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尤其是H.323协议的推出,视频会议系统得到空前地发展,在政府、军事、金融、电信、教育、企业等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