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615今日阅读:113今日分享:31

城市老人应该怎么养老?

社会背景我国人口老龄化国情。1999年末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1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已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进入新世纪后,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2005年底,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44亿,占总人口的比例达11%。汹涌而来的白发浪潮对我国养老福利事业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使尚未形成完善体系的我国养老服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方法/步骤
1

目前养老模式主要分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居家养老就是在家里养老,传统上由儿女或者护工提供照顾,现在可以采用智能家居协助老年人在家养老,社区养老就是借助社区的力量,使得在家的老人能够更好的获得医疗帮助和生活帮助,机构养老就是借助机构的力量养老,比如养老院、养老机构,旅游养老等,老人想要养老不一定拘泥于一种方式,可以依照自身的情况调整。

2

想要养老首先得有充足的经济基础,关于理财建议早点开始在养老所在地缴纳养老保险,这样在退休的时候就能领到基本的退休金。鉴于不完善的养老体系,建议老人不要时常迁移居住地,只有在户籍所在地或者养老保险缴纳超过一定年份的地方才能领到养老金,除非所在地省份已经跟社保部门约好退休后养老金打到开通了银行卡功能的社会保障卡或者其他银行卡上,否则咱中国地大物博,跑去所在地领一次养老金可能还不够一次路费呢。关于理财,建议老年人预留好足够维持住余生的物质生活水平的钱,然后再进行一些稳健投资,可以是银行保本理财和基金混合,银行的一些保本理财,虽然收益相比基金和股票少了一些但是很多理财每个月会赚一笔钱,可以取出零用,这样既有理财的乐趣,也不会亏本。 基于国情,老年人很多知识都是陈旧的,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所以最好不要追逐新行业的投资热点,最好是从自己熟悉的产业入手。

3

随着现代都市的繁忙,很多老人退休之后还有照顾孩子的重任,但是其实很多年轻爸妈并不放心将孩子交给老人,原因就是老人精力不足,很多时候有很多事情难以顾及,切忌不要成为以下十三种老人惹人厌。 1、迷信思想重  有一个奶奶,说自己的孙子命里缺金,立马就把自己的金戒指摘下来塞到孩子的嘴里了,三个月的孩子一下子就吞下去了,差点丢了性命;还有一个奶奶,新得了孙子,高兴极了。要按照“习俗”用钱给孩子洗澡。结果孩子皮肤严重过敏,浑身起大红疙瘩,哭闹个不止。就这情况下,奶奶还不觉得有何不妥。  2、强迫孩子吃饭  老的观念是,孩子白胖才最好。老人也总希望孩子吃得很抱,所以习惯不停地喂,甚至追着喂。有些孩子不想吃,老人就威迫利诱,用零食哄,用语言威胁“不吃我就让警察抓走你”,用动画片引诱……其实,越是强迫,孩子越排斥吃饭,而还造成孩子吃饭时吃零食、看电视的坏习惯。  3、追着孩子给吃东西  在幼儿园里头,在游乐场里头,孩子玩得特别高兴的时候,老人趁他不注意嘴里塞一个水果。在老人看来:只有这个时候,孩子不会轻易抗拒,塞一个,孩子就会吃一个。吃一个,就算一个。老人做得对不对呢?实际上这个小小动作极易破坏了孩子注意力的发展。有些孩子上学的时候,为什么他的注意力不好?实际上就跟他小时候一点一滴的这种“被打扰”有关。  4、给孩子穿很多  老人怕冷,于是他们也习惯地给孩子穿很多。孩子是纯阳的,他不怕冷,除非他的体质生下来就偏弱。结果孩子一运动,就容易出汗,汗凉了,孩子一热一冷,反倒更易生病。  5、鼓励孩子说谎  女儿嘴上有甜味,妈妈就问:你吃糖了?她想了想,说:吃了。这时爷爷就冲出来,说:你这个叛徒,我都告诉过你不要告诉你妈妈,你还跟你妈妈说。妈妈知道,不能跟老人起冲突,只好压着情绪,跟孩子说:一定要跟妈妈诚实,吃了就是吃了,妈妈不是不允许你吃的明白吗?第二天,孩子又吃糖了,妈妈再问时,女儿疑惑了半天,想了想,说:我吃了还是没吃呢?她不知道该怎么样回答。一方面,这孩子怕爷爷说她是叛徒,一方面又怕妈妈担心。你看,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家,所以很多父母发现孩子可会察言观色了。他们会看看爷爷奶奶允许的是什么,如果爸爸妈妈不允许就不去找他们了,转而去找爷爷奶奶。  6、限制孩子探索  老人最常跟孩子说,慢点跑,别摔着。一岁半以后,其实经常是爷爷奶奶稍不注意,孩子一溜烟就没有了。于是老人害怕:我干脆就抱着他好了。经常抱着孩子会导致什么情况?一旦会走路的孩子,反而不愿意走路了,老想让大人抱着。孩子也会形成了不敢冒险的意识,前面有危险,还是呆奶奶身边好了。这样很容易养出胆小的孩子。  7、老人听力衰退  有些老人听力衰退,总是对孩子说话声音过大,而且看电视的时候习惯将电视声音开得比较大。这样长期以往,都会对孩子的听力有损伤。  8、毫无限制给孩子吃零食  孩子一哭闹,什么糖、汽水、零食都给孩子吃了,疼爱孩子到无节制的地步。老人也不知道什么食品添加剂,也不知道零食危害孩子健康,更不知道添加剂会损害孩子的大脑。  9、“替代”孩子做事情  妈妈问:宝贝,你今天去哪里玩了呀。然后奶奶就说我们今天去小公园了。妈妈没吭声,又问:你今天见到哪个小朋友了啊?奶奶说:我们见到谁谁。另外一个例子,孩子吃饭前喜欢帮妈妈端饭,家里老人就很担心饭碗会摔掉,一般都是孩子还没端起来,就被老人接过去了。这些行为,其实是减少了孩子自己学习的机会,对孩子语言发育和动作协调封能力的发展都是有影响的。  10、帮孩子穿衣  好多孩子三四岁了,都不知道怎么自己系鞋带,不能穿衣服。老人说孩子小,大人应该帮忙,或者说孩子穿得不对,出去会让人笑大人没尽责。但实际上孩子学穿衣穿鞋有个过程,犯错多了,慢慢的就会自己纠正。老是帮孩子穿,孩子没机会犯错、也没机会纠正,自然就不会了。  11、老人缺乏活力  现在大城市中,很多家庭中的老人年岁都比较高。因为大城市中的年轻人,结婚和生孩子的时间本就愈来愈推迟,上班后陪伴孩子也少。这些缺乏活力的老人带孩子,他们跟孩子身体上的接触偏少,容易造成孩子安全感的缺失。母婴肌肤的接触,是婴儿建立安全感的基础。这类孩子长大后不会主动跟别人交流,也不知道怎么跟人沟通,他们往往会内向,甚至抑郁。  12、孩子摔倒追究桌子的责任  孩子撞在桌子摔倒了,老人赶紧将哇哇大哭的孩子抱起来,“打它,桌子不乖,撞到宝宝,打它……”这是育儿还是害儿呢?这样的教导,让孩子是非不分,长大后,往往将自己的失误和过错推到客观环境或者别人身上,这样的孩子,不善于自我总结和纠正,也终究会变得自欺欺人。  13、欺骗孩子  “你将这碗饭吃了,奶奶等下带你去买糖”,“你去睡觉,爷爷明天带你去公园”……结果,孩子欢天喜地吃完了、去睡觉了,但是爷爷奶奶故意将承诺忘记了,或者干脆说“下次再给你买”,“下次再带你去玩”,孩子也是有自尊的,被骗多了,会养成怀疑的习惯,逐渐地,也学会去骗别人。本文来自桌上的唐老鸭的博客,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