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884今日阅读:175今日分享:29

怎样治疗鼻窒

鼻窒即鼻塞,古人所谓鼻窒多指鼻塞症状。其包括了各种原因所致的鼻塞。临床上以鼻塞时轻时重,或双侧鼻窍交替堵塞,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甚者嗅觉减退为特征。鼻窒为一慢性鼻病,男女老幼均可发生,无季节性和域性。若治疗不及时,易导致鼻渊、鼻息肉、乳蛾、鼻咽炎等并发症。中医学对鼻窒有不少论述,如《河间六书·素问玄机原病式》曰:“鼻窒,鼻塞也。”又说:“但侧卧上窍通利,而下窍闭塞”。指出了本病的主要症状,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慢性鼻炎.
病因病理
1

(一)现代医学 1.病因:现代医学认为,慢性鼻炎的病因有局部原因,也有全身原因。 (1)局部原因: ①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治疗不彻底发展为慢性鼻炎。 ②慢性化脓性鼻窦炎,鼻粘膜长期受脓性分泌物的刺激;鼻中隔偏曲,妨碍鼻腔通气引流等。 ③邻近病灶的影响,如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等。 ④鼻腔用药不当或使用时间过久(如滴鼻净、麻黄素)。 ⑤职业与环境因素:如长期吸入粉尘、有害气体;工作与环境温度与湿度急剧变化等。 (2)全身原因:许多慢性疾病,如贫血、糖尿病、风湿病、结核、心肝肾疾病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均可引起鼻腔粘膜长期痕血或反射性充血而致病。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烟和酒刺激及妊娠期等都与本病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2.病理:根据病理不同分为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前者主要病理变化为鼻粘膜深层血管慢性扩张,通透性增强,尤以下鼻甲的海绵状血窦最为明显。后者是以鼻腔粘膜、粘膜下层甚至骨膜和骨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增生肥厚为特点的鼻腔慢性炎症。 (二)中医学 中医学认为,鼻窒的病因病理多为肺脾气虚,邪滞鼻窍或邪毒久留,气滞血瘀所致。 1.肺脾气虚,邪滞鼻窍:多因伤风鼻塞治疗不彻底,病后失调,损伤脾肺,卫外不固,邪滞鼻窍;或因饥饱劳倦,脾失健运,运化失司,湿浊内生,滞留鼻窍而为病。 2.邪毒久留,气滞血疲:由于体质虚弱,正不胜邪或反复感邪,邪毒久留不去,滞于鼻窍,阻于脉络,遏滞气血,以致气滞血痕,窍道奎塞不利而发为本病。

自我保健
1

预防保健 1.饮食宜忌:忌烟、少酒。烟可以造成鼻腔粘膜上皮纤毛运动减弱,甚至坏死,粘膜下血管功能失调而引发本病;饮酒可以使鼻粘膜充血肿胀,加重鼻塞症状。宜合理调配膳食,做到粗与细粮、荤与素食搭配,不偏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防止营养不良和身体免疫力下降。 2.起居锻炼:生活要有规律。居室要通风,保持一定湿度。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特别是秋、冬、春季。运动量视年龄、体质不同而无一固定标准,但原则是运动后身体感到微热微汗出为宜,每次运动时间一般20min-30min,每日1次或隔日1次。中医学认为动可以生气,增强肺气、脾气等一身之气。特别是卫气的增强可以固表,抗御外邪的侵袭。《灵枢·本脏》曰:“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腆理、司开合者也。” 3.卫生防护:防止生活及生产环境的空气污染,避免长时间吸入粉尘及有害的化学气体。在高温、高湿及过分干燥工作环境中,要注意个人呼吸道防护。 4.卫生习惯:克服挖鼻及拔鼻毛的不良习惯,从而保护局部的屏障作用,可以减少鼻塞的发生。 5.病因的防治:患有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鼻窦炎等疾病要及早治疗,这对预防本病的发生也很有意义。当患伤风鼻塞时,忌滥用滴鼻净等血管收缩药,以免酿成本病。

2

药物调理 1.内治法: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内治主要是积极治疗本病的原发病。如扁桃体炎症、腺样体肥大;积极治疗全身各种慢性疾病,提高机体免疫力及对本病的各种对症治疗。 中医学一般将本病分为肺脾气虚,邪滞鼻窍;邪毒久留,气滞血瘀二型进行辨证论治。 (1)肺脾气虚,邪滞鼻窍:治宜补益肺脾,通散鼻窍,方用温肺止流丹加味:人参(另煎)9g、黄蔑15g、白术4g、甘草9g、荆芥9g、细辛3g、白芷15g、苍耳子9g、鱼脑石15g..桔梗9g、诃子6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方中以人参、黄茂、白术、甘草补益肺气;荆芥、细辛、白芷、苍耳子疏风散寒;鱼脑石、桔梗散结除涕;诃子敛气。 以脾气虚为主者,可选用参菩白术散加减:党参15g,茯苓等15g、白术9g、淮山药30g、炒扁豆9g、莲子肉15g,薏苡仁30g、石营蒲9g、苍耳子9g、陈皮9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方中以党参、茯苓、白术健脾益气;淮山药、炒扁豆、莲子肉、A茵仁健脾渗湿;石曹蒲、苍耳子、陈皮祛风行气通窍。 (2)邪毒久留,气滞血瘀:治宜调和气血,行滞化癖,方用当归芍药汤加味:当归12g、赤芍15g, )川芍9g、桃仁9g,红花9g、干地龙9g、辛夷花9g、菊花 12g,薄荷9g、黄芬9g,茯苓15g、泽泻12g、白术9g、甘草6g;水煎服,侮日1剂,早晚分服。方中以当归、赤芍、川芍、桃仁、红花、干地龙行滞化瘀;辛夷花、菊花、薄荷、黄芬宣肺清热;获答、泽泻、白术健脾渗湿利窍;甘草和中。 2.外治法: (1)滴鼻:可选用滴鼻灵、麻黄素滴鼻液或1%氯麻液滴鼻,每日3次,每次1滴~2滴。有宣通鼻窍之效。 (2)吹鼻:可选用碧云散、鱼脑石散等吹鼻,每日3次-4次。有通窍散邪解毒之效。 (3)塞鼻:鹅不食草、樟脑各等份研末和匀,用棉条蘸药末少许塞鼻,每日换药1次。可宣通鼻窍。 (4)鼻甲注射:取川芍注射液行下鼻甲粘膜下注射,每次约1ml-2mL,隔日1次.5次为一个疗程。或用复方丹参 注射液,每次1ml-2m1,下鼻甲粘膜下注射,隔口1次,5次为一个疗程。 (5)其他疗法:鼻部超短波、微波理疗,下鼻甲电烙术,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等,均可根据不同情况采用。 3.单方验方: (1)川芍、木通、防风、甘草、辛夷、细辛、升麻、白芷各等份,为细末,每用9g,清茶调服.主治肺虚为邪气所干,鼻内奎塞,涕出不已,或气息不通,或不闻香臭。 (2)升麻9g,葛根15g、芍药9g、甘草6g;水煎服。主治肺热,鼻流浊涕,窒塞不通。 (3)芙蓉叶10g、丝瓜叶12g、浙贝母10g、马勃6g、路路通6g、红花6g,艺蒲6g、苍耳子4. 5g;水煎服,每日1剂。 (4)丝瓜藤15g、荷蒂5枚、金莲花6g、龙井茶1.5g;水煎服。

3

自我按摩 1.揉鼻部:用两手拇指轻揉鼻部,从鼻梁至迎香穴揉3次~5次。 2.捏鼻孔:用拇、食两指捏紧鼻孔,再迅速放开,反复10次。 3.推鼻梁:用一拇指指腹沿鼻梁上下推行,反复多次。 4.按迎香:用两手指按揉迎香穴,约1min, 5.擦鼻侧:用两手指迅速擦鼻侧处,以微热为度。 6.浴面:双手掌分别置于双下颌处,快速向上擦至太阳穴,反复擦50次。 7.两手交替按揉合谷穴1min。

4

艾灸 取穴:人中、迎香、风府、百会,肺气虚时配肺俞、太渊。脾虚者配脾俞、足三里。灸至局部发热为度。隔日灸1次。

注意事项

食疗、茶疗 1.食疗: (1)取蜂房1小块,放入口中咀嚼,嚼烂后吐渣,每日2次~3次。 (2)葱豉粥:葱1把、淡豆豉3馆,和米煮粥。主治鼻塞。 (3)丝瓜藤炖猪肉:近根丝瓜藤2m-3m,切成数段;瘦猪肉60g切成块,同放锅内加水煮汤,临吃时加盐调味,饮 汤吃肉。5次为一个疗程。连用1个~3个疗程。 2.茶疗: (1)茶叶2g、苍耳子12g、辛夷6g、白芷6g、薄荷4.5g,葱白3根,加清水共煎,取汁代茶频饮。主治慢性鼻炎。 (2)藕节2g,切块加清水煎汤,代茶饮。主治鼻流清涕。 (3)红茶20g、苍耳子1鲍、桔梗log、桂枝7g,加清水文火共煮,去渣,分2次服,治疗鼻炎、鼻窦炎。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