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840今日阅读:99今日分享:20

古琴年代的鉴别

上海文玩古琴馆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售琴经验;古琴鉴别大致说来,古琴年代的鉴别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方法/步骤
1

1.琴的式样变化    琴的式样,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达好几十种。在清代《五知斋琴谱》中即列有附图的琴式51种。更早些时,如在唐宋期间,似亦已近20种之多。据《琴书大全》记载:“自古善琴者八十余家,一十八样,究之雅度,不过伏羲、大舜、夫子、灵关(机)、灵和五等而已,余求意新状奇,终乖古制,君子不贵也。”(《琴式》)这说明,在唐宋时,琴的式样已经多了起来,但真正常见的也只是数种而已。时至今日,常见的琴式稍稍多了起来,但也不过是伏羲、神农、仲尼(夫子)、灵机、蕉叶、落霞等约十种而已。

2

2.整体风格变化  琴的整体风格的变化,往往与时代密切相关。同样的式样,在不同的时代,往往体现出不同的风格。因此,把握这方面的变化便显得至关重要。  吴钊先生曾对几种常见琴式的时代变化作过描述,例如:伏羲式和连珠式,在唐代面、底均较圆,肩、腰的转折处弧度较大;至宋、元时则面弧底平,肩、腰转折处棱角分明;再到明初,则面、底变得宽而且扁了。仲尼式是琴器数量最多的一种式样,因而情况也最为复杂。大致说来,南宋以前是“肩垂而阔”,琴体偏厚;南宋时是“耸而狭”,琴体渐薄;元至明初肩宽而扁,边棱带有圆势;万历、崇祯时则肩狭而棱角分明。[1]

3

3.细部变化  细部变化是指琴体某些细节部位的不同处理,它主要是指琴额偃月、龙舌、护轸、冠角、尾托等的变化。这些变化在不同的时代是表现着差异的。例如,唐宋时代,琴额与偃月宽而扁,龙舌突出,护轸微微内收;冠角多用线型装饰,转角较圆;尾托(也有无尾托者)光素,且略带圆势。而从明初起,琴额开始向窄而高转变,并出现卷云纹、回形云纹等花式;尾托光素,且极平整。[1]盛唐琴的池沼多为扁圆形或连弧形,中唐琴则多为圆形龙池和扁圆形凤沼,晚唐时才盛行大小不等的圆形和长短不同的长方形池沼,并为宋以后琴普遍采用。盛唐琴的纳音大都在隆起的部位挖一条2厘米宽的圆沟,中唐琴在隆起处少见挖有圆沟,晚唐琴的隆起处较低,开了宋以后的先河。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