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574今日阅读:91今日分享:37

心理咨询考试-发展心理学知识总结,方便记忆

第三节幼儿期(3~6岁)的心理发展这是我考试的时候看的,比较简单,好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还有不清清楚的加我球,二柳丝儿,衣领,岂无一二第一单元幼儿的游戏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一、关于游戏的理论1.精力过剩论:主要指认需要活动的倾向,将剩余精力用于游戏活动。2.精神分析论:主要指通过游戏主动控制情境,以调节情绪、释放焦虑、补偿愿望。3.练习论:游戏是对未来生活所必须的机能的排演和练习。4.重演论:通过游戏重演人类历史发展过程,这是套用进化论的思想。5.娱乐论:通过游戏获得愉快,以解除紧张、恢复健康。6.认知论:游戏是一种同化过程,儿童的认知水平反映在游戏活动中,如幼儿前运算阶段的特点反映在象征性游戏中。二、儿童游戏的发展1.儿童游戏的特点①婴儿(0~3岁)游戏的特点。1岁以内以成人—婴儿游戏为主;2岁婴儿游戏是实物游戏;婴儿末期以模仿性游戏为多。②幼儿(3~6岁)游戏的主要特点。幼儿游戏是象征性游戏,其特点是:1要有现实的替代物,替代物与实物形状有某种相似性。2活动和操作与人们的有目的地行为由类似性。3游戏的动机主要在于活动过程,而不重视结果。4具有想象的特点。5具有概括性质。③童年(7~12岁)儿童游戏的主要特点。童年儿童游戏是规则性游戏。三、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意义1.游戏是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2.游戏是儿童参与社会生活的特殊形式。3.通过游戏实现自我价值,体现创造性能力。4.培养健全的人格。5.增强体质。第二单元幼儿期的认知发展一、言语的发展幼儿期是儿童言语能力发展迅速的时期,是儿童增加词汇数量最快的时期,是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幼儿期是儿童言语发展的具有关键性时期。1.词汇的发展①词汇量的增加。儿童之间的个别差异比较大,在3~4岁的时候,年增加量最大。②词汇内容的丰富和词义的深化。③词类的扩展。1岁到1岁半的儿童掌握的词汇中多为名词,少量为动词。幼儿掌握各类词汇数量中名词最多、其次是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2.语法结构的发展,其发展趋势是:①从简单句发展到复合句;②从陈述句发展到多种形式的句子;③从无修饰句发展到修饰句;④从词数少的短句到词数多的长句。3.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其发展趋势是:①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②从情景语向连贯语发展。独白语和连贯语的发展是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重要标志。二、记忆的发展1.幼儿记忆容量的发展,幼儿短时记忆容量的发展趋势是先快后慢。2.幼儿记忆特点的发展趋势:①无意识记与有意识记;②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③形象记忆与词语记忆。幼儿期主导的都是前面的,长大后均以后面的为主。3.记忆策略形成①记忆策略的发展。记忆策略是人们为了有效地记忆而对输入信息采取有助于记忆的手段和方法,儿童运用记忆策略的过程分为:1没有策略阶段(5岁前);2过渡阶段(5~7岁);3能主动而自觉地采用策略(10岁以后)。②幼儿能运用的记忆策略:1视觉复述策略;2特征定位策略;3复述策略。三、思维的发展幼儿思维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儿童的思维活动主要依赖于具体事物的表象以及表象之间的相互联系。1.具体形象思维的主要特点:①具体形象性;②不清晰性和易变性;③具有符号功能;④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预见性。2.抽象逻辑思维获得初步发展①幼儿提问类型的变化。二三岁的儿童提问以“……是什么”为主。四五岁儿童体温类型就变成以“为什么”为主导。②幼儿概括能力的发展。幼儿末期开始能按事物的本质特征掌握概念,幼儿的概念水平属于形象概括水平。第三单元幼儿期的社会性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1.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自我评价能力的特点:①从依从成人的评价发展到开始有独立的评价;②从对外部行为表现的评价向内在品质评价转化;③从简单、笼统的评价发展到较为具体的评价;④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向初步客观性评价发展。2.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3岁小班儿童具有自我控制能力的人数比率不到20%,4~5岁中班儿童是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重要转折期,5~6岁的大班儿童就有80%~90%有一定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控制活动分为4种类型:1运动抑制;2情绪抑制;3认知活动抑制(能够按问题的难易程度做出适宜的反应);4延迟满足(抑制欲望的即时满足学会等待)。可以从这四个方面来锻炼自制力,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处于较低水平。二、道德行为的发展道德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亲社会行为和攻击行为的方面。亲社会行为指对他人或社会有利的积极行为及趋向,亲社会行为也称利他行为,表现为分享、合作、帮助、救助等。攻击行为是指针对他人的具有敌视性、伤害性或破坏性的行为,攻击行为也称侵犯行为,它表现为身体的侵犯、言语的攻击以及对他人权利的侵犯。哈特普把攻击行为分为工具型攻击和敌意型攻击。工具型攻击乃指儿童为了获得某个物品而做出的抢夺、推搡等动作。敌意型攻击则是以人为指向的,采用嘲笑、骂人等言语职责,其目的是打击、伤害他人。随着年龄增长,攻击行为的类型从“工具型”向“敌意型”的转化。攻击行为具有中等程度的稳定性,儿童攻击行为较高者,成年依旧。三、性别角色社会化社会生物学理论强调性激素在儿童性别角色社会化过成中起决定作用。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性别角色是儿童对同性别父母认同的结果。社会学习理论提出儿童获得性别化态度和行为时观察学习的结果。四、同伴关系的发展。同伴关:是儿童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儿童之间的人际关系。3岁起,儿童偏爱同性别伙伴。幼儿的友谊多半建立在地理位置接近(邻居)、喜爱共同的活动或拥有有趣的玩具的基础上,所以很容易建立,也很容易破裂。同伴关系在儿童人格和社会性发展中起着成人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1.同伴交往促进了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交往技能的发展。2.同伴交往时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的形成。3.同伴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4.同伴交往可以培养儿童良好的人格。五、第一反抗期(独立性、自主性发展)第一反抗期,大约在幼儿三四岁时出现,未表现反抗期者,在成人以后有自主性和主动性缺乏的倾向。第四单元幼儿期的心理卫生一、组织多种形式的游戏。二、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三、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四、培养其独立性。第四节童年期(7~12岁,小学)的心理发展第一单元童年期的学习儿童期的主导行为是学习。一、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1.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3.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和强制性。二、学习兴趣的发展,小学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为:1.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步对学习的内容更感兴趣。2.最初的学习兴趣是不分化的,以后才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有不同的兴趣。3.游戏因素在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兴趣上起着一定的作用,中年纪以后,这种作用就逐渐降低。第二单元童年期的认知发展一、记忆的发展1.记忆容量(广度)的增加。成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信息单位。小学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2.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①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成为记忆的主要方式;②意义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③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3.童年期记忆策略的发展特点。小学主要用的记忆策略师复述和组织。①复述。儿童掌握复述策略是随年龄增长而提高的。②组织:是把要识记的材料中包含的项目,按期间的意义联系归类成系统以帮助记忆。组织分为:归类(把要识记的材料按某种标准或关系进行归并,以帮助记忆);系列化(是把相互关联的信息按体系关系进行整理并条理化)。4.儿童期元记忆的特点元记忆:是指关于记忆过程的知识或认知活动。①小学生关于记忆的元认知知识,弗拉维尔把记忆的元认知知识分为:1有关自我的知识,研究表明,幼儿的估计远高于真实结果,学龄初期儿童对自己记忆的预言逐渐接近实际,4年纪之后的认识基本达到了成人水平。2关于记忆人物的知识识3关于记忆策略的知识②记忆监控:是指主体在记忆活动过程中,将自己的记忆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自觉地其进行积极地监视、控制和调节。二、思维的发展童年期的思维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其基本特征在于: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发展过程中完成从形象逻辑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1.童年期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①经历一个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从幼儿期的具体形象思维,转化为童年期的形象逻辑思维为主。②不能摆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③10岁左右(小学4年级)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2.思维形式的发展特点①概括能力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直观形象水平(低年级儿童,7~8岁),是事物的外表的直观形象特征;2形象抽象水平(中年级儿童,8~10岁),即有外部的直观形象特征,又有内部的本质特征;3初步本质抽象水平,是以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为主的概括。②推理能力的发展。包括: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归纳推理能力的发展和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③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童年期儿童属于具体运算阶段,其特点是:1掌握守恒;2思维具有可逆性;3补偿关系认知④逻辑推理规则的掌握。类别体系化和序列化。第三单元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1.自我概念,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逐步转化向比较抽象的内部心理特征。2.自我评价的特点①自我评价的独立性日益增长。②自我评价的批判性有一定程度的提高。③自我评价的内容逐渐扩大和深化。④自我评价的稳定性越来越高。蒙达•哈特尔,认为自我评价内容的发展顺序是从身体的字我,活动的自我向社会的自我和心理的自我发展。二、亲子关系的发展1.父母与儿童的交往时间发生变化。2.父母在儿童教养方面所处理的日常问题的类型也发生了变化。3.父母对儿童的控制力量也在变化。第一阶段,父母控制(6岁以前);第二阶段,共同控制(6~12岁);第三阶段,儿童控制(12岁以后)。三、同伴关系的发展1.同伴交往中儿童的人气特点。根据人气特点将儿童分为:①受欢迎的儿童;②不受欢迎的儿童;③受忽视的儿童。影响儿童同伴关系的基本的因素是儿童本人的社会交往能力。2.儿童伙伴集团的形成。经历3种关系期。①依从性集合关系期,依从作为权威人物的教师是这个时期的特征;②平行集合关系期,特点是形成团伙;③整合性集合关系期,这时期对父母和教师的依从关系明显下降,对同伴的依从从2年级到5、6年级一直上升,5、6年级是高峰期。在整合性集合关系期,各伙伴集团均以班集体为中心形成的大的团体。四、友谊的发展1.儿童对友谊认识的发展第一阶段(约3~5岁):短期游戏伙伴关系。第二阶段(约6~9岁):单向帮助关系。第三阶段(约9~12岁):双向帮助关系。第四阶段(约12岁以后):亲密而又相对持久的共享关系。2.影响儿童选择朋友的因素:①相互接近;②行为、品质、学习成绩和兴趣相近;③人格尊重并相互敬慕;④人际交往中的协同关系。五、欺负与被欺负儿童的欺负存在性别差异,主要表现为:女生更多的使用言语和心理欺负,而男生则更多地使用身体欺负。关于儿童欺负发生的原因,有多种理论解释。“竞争假设”理论,认为儿童的欺负行为是在学校参与竞争和追求成绩的结果,是对学校受到挫折和失败的一种反应。“外部特异性假设”理论,认为儿童之所以受欺负是由于其自身具有一些外部异常特征,如肥胖、戴眼镜、讲方言等。依恋理论,认为儿童早期形成的不安全依恋是欺负产生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有研究者试图从“心理理论”的角度来解释,“心理理论”是指儿童对他人心理状态以及他人行为于其心理状态的关系的推理或认知,也可以说是儿童头脑中形成的一套理解别人思想、感情和动机的方式。第四单元童年期的心理卫生一、学会学习二、培养良好的品行低年级应侧重常规训练,中年级应侧重热爱集体、热爱学习和遵守纪律的教育;高年级应侧重社会公德、意志平直和爱国意识的教育,培养文明待人的习惯。第五节青春期(11、12~15、16岁,初中)的心理发展第一单元生理发育于心理发展的矛盾性一、生理发育高峰主要特点是身心发展不平衡,成人感和半成熟现状之间的错综矛盾及这些矛盾所带来的心理和行为的特殊变化。1.身体外型的变化。2.生理机能的变化3.性的发育和成熟青春发育期普遍提前的趋势给社会和教育带来很多矛盾和问题,也使青春期儿童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和种种危机与困难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二、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1.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矛盾。这是发展中的矛盾,是人生必经的矛盾冲突,这是青春发育期的少年儿童不能回避的最基本的矛盾。2.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之间的矛盾3.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4.成就感与挫折感的交替第二单元青春期的认知发展一、记忆的发展1.记忆容量的发展。初中学生的记忆容量达到11.04±0.4,超出成人短时记忆容量。2.记忆的主要特点①自觉地运用意义记忆,同时有效地运用机械记忆。②多方面的记忆效果达到个体记忆的最佳时期。③有效地运用各种记忆策略二、思维的发展青春期的思维发展水平达到形式运算阶段。1.建立假设和检验假设的能力2.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分离第三单元青春期的社会性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按照按里克森的观点,青春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使思想意识再一次进入自我,一系列关于“我”的问题开始反复萦绕于心,导致自我意识的第二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在2岁)。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强烈的关注自己的外貌和体征。某些不甚令人满意的外貌特点产生极度焦虑。2.深切重视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3.十分关心自己的人格特征和情绪特征,“独特自我”和“假想观众”。二、情绪变化特点1.不能自我控制的情绪波动2.青春期躁动三、第二反抗期三四岁幼儿处于第一反抗期。初中左右的少年,进入第二反抗期。第一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主要在于争取自我主张和活动与行为动作的自主性与自由权;第二反抗期的独立自主要求则是全面性的,从外部因素深入到内在因素,从行为表现到要求人格独立。反抗期的出现时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正常现象。1.第二反抗期的主要表现形式①硬抵抗;②软抵抗;③反抗的迁移。2.形成第二反抗期的原因①生理方面。自以为已经成熟,和实际只处于半成熟的状态,造成成人感和半成熟之间的矛盾。②心理方面。进入“心理断乳期”,在心理上要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要以独立的人格出现。但其心理能力不足以应付“危机感”。③社会因素方面。四、人际关系的发展1.同伴关系进入初中,交友范围开始缩小,初中最要好的朋友一般只有一两个,且是同性别。选择朋友的标准包括:①志趣相同;②烦恼相似;③性格相近;④能相互理解。男女生之间表现先疏远、后接近的行为模式。2.与父母关系的变化特点看到父母也有很多缺点,认为父母虽有缺点,但应受到尊敬。3.与教师关系的变化特点开始对教师评头论足,他们所喜欢的教师一般具有以下特点:热恩情和蔼、关心学生、知识渊博、讲课风趣。第四单元青春期的心理卫生一、进行青春期性教育,提前做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二、尊重少年儿童的独立意识,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反抗期1.父母需要正视少年儿童的反抗期。反抗期中矛盾的焦点在于,成长者对自己发展的认识超前,父母对他们发展的认识滞后。2.父母帮助少年儿童顺利度过反抗期应把握几个要点①在反抗期到来之前做好思想准备。②尊重其独立自主的要求。③已友相待。④引导子女正确地接纳自己的变化,正确对待自己成长,发展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三、交给青春期少年儿童情绪调控方法,消除不良情绪。还有一部分没弄完,实在太累了,有需要的就和我要吧,球,二流,四儿,已领起舞一二。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