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196今日阅读:39今日分享:10

古代清明节是怎么过的?

每年快到清明节的时候,就想起我小的时候是怎么过的清明节,清明节的前一天下午放学后,就飞快到小河边去锛柳枝,再到大北岭上去擗一些柏枝或松枝,到清明节的这一天早早起来,就在自己家的各个门上都插上柳枝、柏枝或松枝,表示今年郁郁葱葱,又是一个好收成。
方法/步骤
1

吃过早饭,妈妈就把昨天晚上给我们兄弟姊妹煮的鸡蛋,鸡蛋一般都染成红色的,表示今年的日子红红火火,分给我们,每人拿着这个鸡蛋去上学,心理甭提多高兴了,到了学校谁都舍不得吃,都争着和别人碰鸡蛋,把谁的鸡蛋碰了了,就先吃谁的,看谁坚持到最后,就是胜利者。那时候平时能吃上一个鸡蛋就是很大的奢侈了。

2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最盼望的事还有就是按照旧的习俗去扫墓,这个家庭的男丁们都要参加,大人挑着食盒、

3

炒菜、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每个坟子上挨个压上坟头纸,再将纸钱焚烧,并且每年都为坟墓培上新土,表示后继有人,折几枝嫩绿的新柳、柏、松枝插在坟上,表示他们的下辈子兴旺发达,把带来的酒水撒在坟前的地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大人喝酒,小孩跟着吃果品和炒菜,吃了再回家。小孩子们跟着大人走一个下午,就是为了吃上那么一块饼干、一个小苹果、几口肉、两三个水饺或煎饱,要是一个大家庭的林地不在一处的话,就得需要大半天的时间,我们跟在大人的后面就一个劲地问怎么还不开始吃啊???我们可是等不急了啊!

4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清明节祭拜祖先,并不是封建迷信,这是对故去的亲人的一种思念、想念,告戒后人不要忘记先人,故去的老人。

5

清明节的习俗: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6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荡秋千: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7

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植树: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