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840今日阅读:99今日分享:20

让包办代替淡出育儿理念

偶然看到这样一则报道,有一个孩子上小学一年级,老师们发现这个小孩拿不住笔,笔拿了就掉,无法抓握,无奈之下,老师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家长自己压根儿都没发现问题的存在,检查的结果,把医生、家长和老师全部吓了一跳,这个6岁的孩子的肌肉从来没有被锻炼过!这是什么概念?就是他生出来以后,他没有需要用过他的手指肌肉,一直都是被照顾,而处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模式中,使得他原先在母腹中就具有的肌肉运动能力现在都退化了!简直难以想象生活中竟有这样极端的案例。是的,看了这个案例,你会觉得怎么可能,我们根本不会这样的,可是对于孩子你是否有过都有一种“包办代替”的冲动?1、孩子走路时,摔跤了,你是不是毫不犹豫的冲过去扶他起来?2、香蕉皮,鸡蛋壳,橘子皮之类易于处理的东西尤其是孩子3岁前是不是让孩子自己剥?3、当孩子一直被喂饭,有一天开始想自己吃饭的时候,你会不会因为怕弄脏桌子、地面、孩子的衣服而继续喂下去?4、孩子玩彩泥、做手工时,总是无法成型,你是否直接上前提供帮助?5、孩子画直线歪歪扭扭,你是否轻松帮他绘就?……我想每个家长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理由要去包办代替。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家周念丽留学日本多年,曾对这个现象做出剖析,说中国的家长喜欢包办代替。她拍了一个中国家长给6、7岁孩子剥香蕉的图片,孩子在一边耐心等待,一脸理所当然状,从孩子吃香蕉的表情来看——甘之如饴,丝毫不觉得有何不妥。而日本的孩子基本上1岁就可以自己提裤子,在2岁时候就可以自己穿衣服了,家长笃信的原则都是孩子能做的事情就自己做。事实并非都是如此,国人在这方面也很早就有体察。早在两百多年前曾国藩【曾国藩(1811-1872年),字伯函,号涤生,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至他虽已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就曾经说过,他说看一个家庭的孩子有没有出息,就看三条,看这家孩子几点钟起床;看这家孩子是不是自己的事情自已做,看这家孩子是不是读圣贤书?他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看成是孩子是否成人的三大标准之一,这对于我们国人来说不能不是一个很好的警示,因为我们中国人太爱孩子,同时也太不会爱孩子了。当你包办代替的时候,你剥夺了孩子自己练习摔跤和爬起来的机会,而这个机会是让他学会爬起动作、建构危机意识、发展平衡能力的机会;当你包办代替的时候,你剥夺了孩子自己剥去果皮的成就感,孩子也失去了习得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相辅而生的机会;当你包办代替的时候,孩子缺乏和食物之间的亲密接触的机会,而将食物这一和人生关联度密切的物件永远看成是客体、对象而非亲密的重要之需;当你包办代替的时候,孩子永远看到的都是完型,而不是未完成的线条,形似的彩泥物体,你剥夺了孩子想象力的成长机会,损伤了孩子创造和探究欲。所以,请缩回你想要包办代替的双手,让它渐渐淡出你的育儿视野,当他脱离母腹、襁褓时,他就变成一个独立个体,世界就像他展开了,在这副生动唯美的世界图景之前,让他自由体验吧,因为体验才能昭示存在之价值。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