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814今日阅读:183今日分享:45

回忆一下小时候过年时常见年俗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现在的年味儿越来越淡薄了。很多时候不由得很怀念年幼时的一系列年俗。那时候条件虽然更艰苦,但生活更单纯快乐。那么一起来追忆一下咱小时候过年时的年俗吧。
方法/步骤
1

过年之前必须把自己打理干净。首先要洗个香喷喷的热水澡。大人总选择农历腊月27或者30洗澡,还念念有词“27洗皇帝,30天洗神仙”,寄托了美好的夙愿。而且腊月30的晚上必须把脚洗干净,老人说来年才不愁吃。虽然逻辑说不通,但自己也欣然接受了。

2

过年要穿新衣服。小时候的过年衣服都是提前买好的,天天掰着手指盼过年,衣服试了一次又一次,在镜子前晃来晃去,但还是把衣服留到大年初一穿。苦中作乐中的辞旧迎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年味儿,现在更多感受到的是喜新厌旧。

3

拜年要跪地作揖。小时候大年初一,家里辈分最高的老人要接受全家小辈跪地作揖拜年,子女要给老年人红包,而老年人会给孙辈及辈分更低的后代红包。而现在拜年一般讲几句吉祥话就行了。

4

不扫地。大年初一,家里老人是不允许扫地的,说是会把财运扫走了,还有一说大年初一扫了地,来年家里会长虱子。后来家里实在太脏了,就说可以扫地,但垃圾堆在家里,没到初二不准倒出去。到现在,已经不在意那么多了。

5

给故人拜年。大年初一的早上,全家老小排成长队,集体到故人的坟上拜年,一般都是每户自愿买鞭炮、钱纸蜡烛香,由家里比较有威望的人来带领拜年。楼主是一个大家庭,小时候每次拜年,队伍特别壮观。但随着老人的一一离开,现在拜年都没有非得初一了,都是稀稀拉拉的,反而感觉莫名的惆怅。

6

12点放鞭炮。小时候,每年的除夕,大家都要守岁,守到12点准时放鞭炮。为了打发守岁的时间,大家三五成群打麻将、嗑瓜子拉家常、看春节联欢晚会。但后来,春节联欢晚会看到半中央就睡着了,听到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才急急忙忙也赶紧放鞭炮。

7

晚上放烟花。小时候,除夕刚入夜,天一黑,各路小伙伴就聚到一起放烟花。你家烟花放完了,又到我家继续放。一群小孩打打闹闹,欢呼雀跃。现在看看自己的孩子,就在防盗门内摆弄着自己的玩具。

8

晚上大家人聚餐。小时候,每到除夕,大家就要聚到奶奶家聚餐,大大小小四五桌,奶奶一边说着“太闹腾”,一边眉开眼笑。除夕豆花和火锅是必备品,而且豆子和菜品都是每家每户自己种的,既营养又健康。现在过年就自己一个小家庭,最多加上父辈,冷清了许多。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