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091今日阅读:59今日分享:29

过年的风俗有哪些?

马上就又要过年了,现在离2015年春节还不到一百天,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每当到了这个时候,我的心头就好象有什么东西轻轻一拂,我就知道,又要过年了。但过年的风俗有哪些,你知道吗?
方法/步骤

马上就又要过年了,现在离2015年春节还不到一百天,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每当到了这个时候,我的心头就好象有什么东西轻轻一拂,我就知道,又要过年了。      小时候天天盼着过年,盼着穿新的好看衣服,盼着有好吃的可口饭菜,盼着有好玩的东西,盼着哥哥们放鞭炮时的欢乐,盼着大人们的“压腰钱”(我们家乡一直叫压腰钱,不象现在人们起的名字叫压岁钱,压腰的意思是镇压气运,这个钱不仅仅是钱,最重要的是可以给你带来气运,你可以理解成运气和福气的意思),现在二十多了,过年的盼头已经没有小时候强烈了,但那一种气氛,那一种情结,那一种撰刻在炎黄子孙灵魂深处的一种印记,却总是撩绕在我的心田。 以前人们过年时不管再忙,都会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 赶回来,现在到外地工作的人多了,前些年赶回来的人越来越少了。这是因为国假是二十九三十才开始,所以过年的时候,有许多人在二十三这一天赶不回来,过年就少了很多趣味和氛围。由此,爷爷(本族的族长)在族里开会时强制规定,哪怕你干再大的事业,当再大的官,都要在二十三这一天赶回来,否则按族规处置(死后不入祖坟,特别是准女婿,虽然不入这里的祖坟,可是家族一旦因为这事而轻视了你,那么我告诉你,你倒了大霉了,在你结婚后的第三天回门的这一天里,有你出不完的洋相和吃不完的苦头),当然了,这也是要看具体的事情而定的。 为什么二十三这么重要呢?因为腊月二十三是咱们中国人的传统节日“送神节”(这一天也是“祭灶”的日子,我们俗称“小年”,从这一天开始年味就越发的浓了)。在这一天的晚上凡是在人间值日的所有大大小小的神仙,诸天神佛,都会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人间的状况,大到国家形势,灾害祸福,小到各个住家住户的家庭小事(由于灶王爷是入驻在每家每户的灶台上的,所以汇报住户善恶的任务就由他来完成,我们的祖先为了让他在玉皇大帝面前多多美言,就先向他祭献美食,然后烧香祭拜。为了怕他吃了不办事,就用糖糊住他的嘴巴,这是让他在玉皇大帝面上无法开口,不管好的坏的都不要说,玉皇大帝一看没事,也就不会有别的动作了,这样一来,大家平安无事)。玉皇大帝听取他们的汇报后,来年就会惩恶奖善。现在我们看来,大部分的人都看作这是迷信行为,但以前的人们却不这样认为,他们为了让来年变的更加美好,所以就把这一天命名为“送神节”,并把这一天作为过年的第一天。 “二十三,吃面页”。吃过晚饭后,“送神大典”就要在村子北头的“三皇庙”举行了,这时只见每家每户大大小小的成员,甚至是刚满月的小孩子(每户的家主和准女婿必须要参加)都汇集在村子中间的主路上,等着由爷爷带头,一起赶往“三皇庙”。 到了“三皇庙”,早早就有人准备好了送神文书(就是写的一些吉利话),祭拜用品,,它们都在“三皇庙”中间的空地上摆放的整整齐齐。爷爷带着每户的家主先焚香祭拜,然后宣读送神文书,祭拜之后,则是由爷爷主持把供品分给村中身体较弱的人员。送神大典参加的人员除了本村的人员之外,方圆几十里的也有赶过来看的,但远远没有“迎神大典”的人多。参加送神大典的人越多,神仙越是高兴,他们认为这是对他们表示的尊重。他们也是人,只不过是有神通的人,只要是人,都会喜欢热闹的。如果参加的人少了,他们要是认为这是对他们的轻视,来年降下灾厄,那就可大大的不妙了,所以爷爷把这一天赶回来重新立规,为的是让神仙们觉得受到了重视。 “二十四,扫房子”。全家不分老少,只要能动手的齐上阵,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准女婿是主角,女婿是配角,上高下低的话全被他们包了,据说是他们表现的越是卖力,那么来年他们的远气就会越好,家庭就会越加的和睦。说的是扫房子,实际上不管是房子,地下,床上,被子,锅碗等,反正是能清洗晒凉的物品都要整理打扫一遍,为的是除陈迎新,干干净净的迎接下一年的到来。 “二十五,做豆腐”(有些地方也叫“二十五,要吃苦”)。以前都是自己做的,现在不用做了,差不多都是买的,吃豆腐是为了表示日子苦的意思,因为灶神向玉帝太帝汇报了人间的情况,说人间过的很苦,来年应该降甘补福,所以玉皇大帝就在这一天视察人间大地,看灶神说的是不是真的,要是你吃的不是豆腐,而是大鱼大肉什么的,那么玉皇大帝就不会给咱们补福了。 “二十六,要割肉”。以前人们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回肉,过年了,得好好吃上一吃,所以这一天就会买上一些肉,用来自己和客人吃的。现在肉已经不是那么的吸引人了,但在这一天,还是要象征性的买上一些肉,办置一些年货什么的。 “二十七,洗一洗”。二十四已经把家中的物品什么的打扫干净了,今天也要把自己的身体洗一洗了。早些时候家中没有太阳能,镇上也没有澡堂,怎么办呢?就在家中架上灶火,烧上几大盆开水,家人分开各自都要洗一洗,这是洗掉去年的秽气,除去一年的晦气。当然了,现在基本上家家都有太阳能什么的,洗澡很是方便,如果家中没有,镇上也有澡堂。 “二十八,把面发”。面发就是蒸馍头,包包子,肉包子,豆包子(豆包子我在小时候吃伤了,现在一说是带豆的食物,我就恶心的不行),炸油条,反正只要是吃的,就要在这一天里准备好,准备足。我小时就是在不知道在哪一年的这一天里,大吃特吃,弄得现在对吃的一直挑三挑四的,虽说没啥肚子疼的毛病,检查也没啥胃病,但总是吃不胖,只有脸,手,足有一点那么的婴儿肥。 “二十九,坟上走”。就是祭祖,中国人对祖先的祭拜也是孝道的一部分,这一天和清明及十来一(阴历十月初一)比起来要隆重的多的多。祭品也备的很多很全,家人要全上,准女婿也一定要来,为的是让祖先认可你成为了家族外围的一员。祭祖分为三部分,一是家中的,二是族中的祠常,三是坟上。一定要早早的起来,祭拜完毕,才可以吃饭,为的是表示对祖先的尊重。 “大年三十除夕夜”。对联贴好,到下午三四点钟,各家各户的厨房里就响起了美妙动听的声音,那是准备在晚上好好的吃上一顿。还要备上好酒,全家老少围上一桌,推盏换杯,热闹非凡。特别是我家,爷爷奶奶每一年都要到我家,这在别人看来,我们家是最给力的,因为爷爷代表的不仅仅是高寿,还有整个家族的气运(我们家族虽不能和七大望族相比,但也有我们自己的底蕴),所以一个桌子根本不够。饭间爷爷会给我们讲一些他人生的阅历和问我们一些来年打算的事情,他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年关年关,过不去就是一关,过去了就又是一年了。这天晚上最重要的不是这些,而是长辈对准女婿的说到(就是说服教导的意思,我们家乡念串音了,就成了说到),可以说这是准女婿的苦难征程的第一关,你们想想,大家七嘴八舌的问你,你就只有一张口,你怎么能说过那么多,可以说,在这一关里,没有几个准女婿表现的淡定的。大都是结结巴巴,前言不对后语的。我在这儿先给某一位属于我的这样的苦难人士透个气,家人问的都是一些生活的常识,基本的礼仪,未来的规划等(有许多准备以后在空间里都把它写出来),还有做人的道理,对事业和家庭的态度。一定要强调一点,你一定要说:工作事业重要,但家庭远远比它们更重要,有许多的准女婿都是说的是事业比家庭重要而最后让家人弄得哑口无语。你们想呀,工作和事业是重要,但它们都是为了啥,都是为了家庭更加美好而服务的,所以家庭远远的比事业和工作重要的多的多。这一点我想提醒那个倒霉人士一定要注意哦。 三十晚上十一时,“迎神大典”就要开始了(这一天人间诸神从天庭重新降临人间,从一天开始就要上班了),“迎神大典”远比“送神大典”更要热闹,因为大年三十,差不多在外地的人都赶回来了,另外在这个节日里,附近几十里的人们也要过来看热闹,“三皇庙”内的空间根本不够,有许多人就站到了“北寨门”的土墙上,甚至还有些年轻人爬到了树上。 “迎神大典”和“送神大典”的仪式差不多。整个流程下来,就到了第二天的二,三点了。 接下来就要“熬年“了,有些地方也叫“守岁”,这个习俗主要是人们表达留恋过去的一年,希望它走的慢一点,同时也希望来年过的更加美好。 大年初一开门要放炮,家里的卫生先不要打扫,就是要打扫也不要朝外打扫,要先从门口扫起,慢慢的扫到屋子中间,再把它们放到角落里。接下来就要到“三皇庙“祭拜玉皇大帝,因为今天是玉皇大帝的生日。然后就是一项重要的事情了,拜年,后辈先给长辈磕头问安(现在已经不磕头了),再由长辈给晚辈发压腰钱,并说上一些鼓励的话语等。唉,我们小时才每人三五元的不等,现在已经涨到五十一百了,没赶上好时候呀。准女婿在这儿不要想着没你的事,象我的侄子呀,侄女呀什么的,你得给我把钱拿出来。 除了要给直系的长辈拜年以外,还要给不出五服的长辈拜年(家长一再的交待,过年的这几天里,不要说脏话,要说吉利话,说话还不要带不敬神仙的字眼),这个时候就要走出院门,一个一个的家庭组成了小团队,大哥一家,二哥一家和我就组成了这样的一个拜年团队。在这个时候,如果你站在“老寨墙“的门楼上,就会看到一个个的拜年团队穿梭在村子的大小角落,看起来很是状观。由于我们家族不出五服的很多,爷爷就亲弟兄八个,所以这个拜年的时间就很长,差不多到了中午才完。 中午就更热闹了,直系的一家都在院子里摆起了酒席,父亲是老大,所以每一年的酒席就摆在我们家的院子里,人很多,老老少少加起来差不多几十人了,通常要四张桌子才可以坐下。我不知道这天中午的饭菜要花多少钱,但去年包饺子用的肉,就花了将近千把元。 大年初二后走亲戚,顺序是这样的,初二走姑家和舅家,初三走姨家,初四岳父家,初五叫“破五”,这是在老黄历上说的,初五是破日,这一天可以发市开堂什么的。以后的日子里想走哪家都可以。特别指出一点,如果初四是“立春”,那么到岳父家就要推迟到初六了,因为如果你这一天到岳父家了,会对他们家人造成不利。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上元节(元宵节)就到了,这一天“三皇庙”就特别热闹,只是停放的大车小车,就占满了将近二里的公路。去“三皇庙”的路上,更是人山人海,只听小商小贩的吆喝声,摆滩算命的押韵声,拖儿带口的呼唤声,此起彼伏,绵绵不断。每当到这个时候,都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各种各样的小吃,玩具,杂耍曾让许多孩子都留恋往返,回味无穷。       上元节对我们孩子来说是一个特定的节日,这个节日主要过的是晚上。我们这儿有句俗话“正月十五抡刷子疙瘩“,刷子疙瘩就是刷锅用的刷子最后用的只剩下一个小把了。早早的吃完晚饭,刷子疙瘩用油稍微的沾一下,再用长绳把它系上,还得多准备几个,省得一个抡完了没得玩了。然后孩子们就成群结队的到了村子外面的田地里,把刷子疙瘩点燃之后,就抡起了刷子疙瘩。我一般都是跟着二哥一起,当二哥及孩子们抡的时候,我则和女孩子们站在地边。火光映着孩子们无邪的笑脸,加上不时的有烟火划过天空,和远处深邃的星空,在我的脑海里组成了一幅永不褪色的画面。 上元节过完就是正月十六,我们把这一天也叫做过年,只是没有大年初一隆重。正月十六过完,过年就差不多到了尾声,这时候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 一年已经过去,留下的是无尽的留恋和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一年又一年的重复,重复的是我们亿万万炎黄子孙血脉的延续,重复的是我们对年的情结和期盼。每当到了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起了我的家人们,想起了家乡过年的情景,想起了过年时的欢声笑语。 不管到了任何时候,到了任何地方,我都不会忘记过年的那些事。转自:http://blog.sina.com.cn/u/5353531472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