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090今日阅读:167今日分享:16

表达真实的情感——孩子受了委屈之后应该如何做

一位读者给我留言:维尼老师,您好!看到这篇文章,我想到了孩子这次回老家的事。想请教一下哦:在老家,孩子和他堂妹的表姐和表弟玩得融洽,相反,这三个孩子不喜欢和他堂妹玩。原因是,堂妹太骄气和强势。好像个小公主一样,不好“惹”。一般情况,我都会说,是自己的“妹妹”,是一家人,尽量大家一起玩。孩子一般会听的。但内心还是不愿意。有一天,孩子被堂妹打了两个耳光。事后,我平静地问他堂妹,为什么要打哥哥呀?回答是:“因为他和只和别人玩,不和我玩。”因为被打,孩子认为她是妹妹,自己是哥,比较大,不能还手,为了发泄心中的怒气和委屈,孩子竟然自己狠狠的抽了自己两个耳光,几天过去了,脸上的红印还没有消失。看着,我都心疼。我开导孩子:遇到这样的事,要和堂妹讲理,1。凭什么要强迫我和你玩?2。自己解决不了,和大人说,最好和我说,我去开导她。3。别人打你,已经发生了,如果再自己打自己,对别人没有任何影响,对自己却是伤害。有意义吗?假如:一个人和别人吵架,就不去上班,你说是谁有影响?谁有损失啊?我总觉得自己这样说,对孩子并没有什么帮助,不知以后他还会这样吗?请具体帮我分析一下,说个办法,好吗?维尼评论:这个事情我主要想探讨一下,孩子受了类似的委屈之后可以如何做。在这个事例中,孩子能够做到不还手是很不错的,因为毕竟妹妹还不懂事。但是被打了耳光,孩子自然很气愤,所以就累积了很强烈的情绪。这种情绪要么以正常方式释放掉,要么在自己或他人的安慰劝说下化解掉。在此类情况下,我不赞成忍耐,因为这是忍不住的,结果是只能打自己两个耳光来宣泄一下。其实很多儿童的自残行为就是一种非正常的情绪宣泄方式——但是注意不要让孩子养成以这种方式宣泄的习惯。安慰劝说孩子,使之不良情绪得到化解,这自然是长久之道。可以告诉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想,有一个合理的认知,逐渐形成合理的习惯性思维,会有助于他化解类似的压力、情绪,这也是我倡导的认知疗法。在这个事例中,妈妈对孩子的开导是比较智慧的,但是在短期之内,特别是情绪强烈的时候,我提倡首先进行情绪的宣泄。在这个事例中,我建议:告诉孩子在受委屈的时候可以立刻进行有节制地宣泄。孩子虽然不可以打妹妹,但是也不要压抑自己,敢于表达真实的情感:表达他的愤怒,可以训斥他的妹妹,即使吓得妹妹哭了也没事。一则,宣泄了情绪;二则,这对于妹妹的成长也是有好处的,她会懂得自己任性的后果。告诉孩子有些情况下需要忍耐,但很多情况下是可以马上发泄的。父母教育孩子往往重视道德的培养,这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同时也要让孩子理解好道德的“尺度”,不要被误解的道德所压抑。举个例子,很多青春期的孩子误认为自慰行为是一个不道德的行为,所以,出于性本能而自慰的时候,会背负很大的道德压力,很焦虑自责,但自慰其实是一个很正常的行为。这个事例与之虽然完全不同,但道理是相似的。孩子可能觉得要让着妹妹,要忍耐,这本来是正确的,但是孩子把握不好这个尺度,连发火可能都觉得不好,所以虽然气得鼓鼓的,但是觉得应当做个宽宏大量的哥哥,如此就压抑了自己的怒火,最后只能通过特别的方式宣泄。压抑是造成心理问题的一大根源,本来应该宣泄的东西让它在心里积累,如果多次都是如此,积累得太多,后果还是比较严重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可能比较倡导内敛、忍让、自制,甚至推崇喜怒不形于色。这些固然是好的,但是尺度把握得不好,就会变成压抑。所以我倡导孩子敢于表达真实的情感,当然这也要把握好尺度,随心所欲地宣泄也是不好的;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领导、老师批评你,人在屋檐下,当时也只能忍耐,回到家里再发泄。告诉孩子,什么时候可以表达真实的情感,表达到什么程度,以什么方式表达,这很需要智慧啊!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