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261今日阅读:113今日分享:31

强势家长育儿五忌

朋友们在一起聊天时说起关于育儿、关于亲子教育、家庭教育,难免就会争辩:谁谁谁太强势,结果他的孩子却很怯懦;随之就会有对应的声音:某某某很强势,所以他的孩子就很霸道!其实这就是很典型的“强势”教育下孩子极易出现的两种极端。  朋友间的争辩无可厚非,不过想讨论出哪种方式更适合自己的孩子。其实,有一万个孩子,就会有一万种教育模式。生搬硬套、拿来主义,都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针对“强势”的争辩,比较容易引起共鸣的结果就是:强势家庭下的亲子关系一定是糟糕的!  而就“强势”来讲,也会因人不同而定义不同。  比如:孩子一直无理取闹,家长强制性制止了孩子的哭闹。这个家长就一定是强势的家长吗?  再比如:孩子之间发生了“战争”,其中一个家长参与其中并鼓励自己孩子勇敢去打。这个家长就一定是见不得孩子输赢的强势家长吗?  还比如:孩子的兴趣爱好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而家长却强迫让孩子坚持某一爱好到底。这个家长就一定是不理解孩子的强势家长吗?  ……  我以为,所谓的“强势”家长,应该是在有对比、并根据一个长期发展的时间与空间的线索才能做出判断的。在漫长的育儿工程里,家长不可能是至始至终恒定的 “耐心”,而在某一时间段、某一点显示出来的“强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究竟是推进了还是羁绊了他的脚步,还是要具体看情况来分析的。  很多事情都是要一分为二来看待的,我想被称为“强势”的家长如果可以是从以下五个方面引起自我注意,亲子关系也许并不会不好,而且对孩子的正能量的牵引也会事半功倍!  一忌:独断专行,不给孩子发言的空间;  这类家长一般体现在自我说一不二。如果在工作中事情做得完好,可以称之为果断且有决策力。但在育儿的过程中,孩子的成长是千变万化的,在每个时间段都有独特且鲜明的特性出来。如果所有的事情都是家长说了算,孩子在家里几乎没有发言权,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关闭与家长沟通的这扇门。  其实一个家庭中的事情可以划分为几类,不管是哪类事情,只要是家庭中的事情,都有必要告知孩子。一些紧急的、重要的、孩子理解不了的事情,也可以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家长遵循自己的原则去处理;一些孩子可以做决定或者参与其中的事情,不妨认真地听听孩子的建议,甚至鼓励孩子把自己的建议变成可行性方案来执行;而一些琐碎的、完全属于孩子自己的事情,就交给他自己去做好了,可以不闻不问过程,也可以不管结果,只是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讨论讨论事情的成败得失、经验教训就足够了!  做好这一点,孩子就跟着学会了果断、有决策力与执行力!  二忌:自认权威,不给孩子思考的时间;  这类家长体现在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是指手划脚的参与,而且这种参与感过于强烈。孩子需要自己体验的,家长已经把最适合的道路告知了孩子;孩子需要自己领会的,家长也已经最好的结果强加给了孩子;孩子需要自己去犯错的,家长已经帮孩子做了最好的抵挡与防御。慢慢的,孩子的惰性越来越强,原来很多事情不用思考不用碰壁就会有最棒的呈现在自己面前,为什么还要去思考,为什么还要去体验?  其实权威来自于哪里?来自于无数次的失败后的自我总结、自我反思,有了丰富的经验、有了充分的论据,才会有权威。不想孩子走自己曾经走过的弯路、受自己受过的苦、吃自己吃过的亏,是所有家长的美好愿望!但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与其处处为孩子铺路,不如从小事就开始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引导他们自我思考自我判断,因时因势、综合分析的能力,从而得出正确结论!  做好这一点,孩子就拥有了了自我总结、自我反思的能力!  三忌:态度生硬,不允许孩子有反驳声音;  这类家长属于不善于沟通型的家长。也许并非本身过于强势,只是沟通方面的问题,导致被认为“强势”。而事实中的一个最大问题是,不善于沟通的人,往往也不善于微笑。所以导致了态度的生硬。这个方面在一些父亲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明明是爱子心切,但却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不苟言笑的模样,让孩子产生自然地畏惧与疏离感。  不管是不善于沟通,还是本身态度强硬,在家长发号施令的时候,不妨允许孩子的声音存在。更多时候,孩子不是反驳某个命令,而是反抗于发布这个命令的态度。每个孩子都是小精灵,他们具有天生的善与恶的分辨能力。所以即便是不允许他们去做一些他们喜欢的事情,但是他们心里还是清楚这个不允许是对他的爱护。当说不允许的时候,态度婉转一些,稍加注意孩子的情绪,做够足够维护他们的尊严,他们大多数还是乐于接受来自家长的建议的。  做好这一点,还用担心孩子的沟通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吗?  四忌:言辞激烈,不照顾孩子的理解能力;  这类家长主要体现在发生出门在外的矛盾是的处理方式。往往会看到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带着孩子的家长正脸红脖子粗的和别人发生争执;公共场合因为某些不公平的待遇,不顾孩子在身边而言辞激烈;甚至于因为孩子之间的小摩擦而导致家长之间的大动干戈。这些情况出现,看似为了不吃亏而去争一口气,结果却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  我们一边道貌岸然的教给孩子“仁义礼智信”,一边用实际行动证明着什么叫做睚眦必报、斤斤计较。如此差异下的教育,怎会教出温文尔雅富有正义感的孩子。而孩子也会在如此悬殊的事实面前产生无限疑惑,既怀疑以前的教育,又羞愧家长的作法。即便是真的遭遇到不公平,难道只有冲动而没有智慧,就可以彻底解决问题?孩子理解不了这样的事实,只会随着成长慢慢疏远给自己造成困惑的人,就是家长!  做好这一点,孩子完全可以温文尔雅、智慧的去解决面对的各种问题以及突发事件。  五忌:追求完美,不考虑孩子身心成长的科学规律。  追求完美,可以让生活更美。这样没有什么不好。但是不能过于追求完美。普遍规律下定义的“强势”的人一般都会有着成功的经历或者经验;这是这些经历,导致人会更加坚信自己的卓越,也就会更加追求完美。而把这种完美拓展到下一代的身上,就会表现在:对孩子要求过高,孩子刚会坐就期待赶紧学会走;过于放大孩子的缺点而忽略孩子的优势;难以接受孩子的失败与不完美,而且往往不自觉地就会拿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对比。  过于追求完美就会导致心态上的过于焦灼。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到了花期,自然盛开。没有必要强迫的打开花蕊,延长花期。不妨用欣赏的眼光,静静的期待花期的到来,慢慢的看花朵盛开的美丽,也许花瓣上会有瑕疵,但也许正是这些小小的不一样,才会让花朵显得分外可爱娇艳!  做好这一点,孩子既有了健康的审美观,也有了可以辩证的看待问题、自信乐观的生活的能力。  总之,生儿容易,教育不易,且行且学习!  让我们不断地共同思考、总结,为孩子努力去做一个具备正能量的合格引导者吧!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