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174今日阅读:150今日分享:23

毕业论文怎么写:中国的唯物史观百年来的发展

引言一、选题缘由 回顾中国近百年历史,是唯物史观在我国不断传播、发展的百年历程。“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国内 近些年来,关于唯物史观在我国的传播发展历程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门对象。与此同时,国内外学者也相继发表和出版了相当数量和学识水平的论文和论著。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论文有:张立波的《唯物史观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批评与辩护》(((学习与探索》2010年第3期)、齐卫平的《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两个阶段比较研究》(((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吕希晨的中国现代唯物史观发展的基本历程(上)(下)(《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2年第1,2期)。这些论文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早期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唯物史观的历史进程与当代创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会2005年年会综述》(((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年12期),方秀兰的《科学发展观是唯物史观的当代形态》(((理论前沿》2005年第21期)。这些论文从不同时期分别论述了唯物史观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主要著作有:黄楠森、庄福龄、林利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八卷本(北京出版社,1 9 9 6年),以极其丰富的史料,以唯物史观为焦点,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自产生150年来形成以及在困境中前行和发展的曲折历程;庄福龄主编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论述了从20世纪初到新中国的成立近五十年以唯物史观为主要内容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发展;叶汝贤主编的《唯物史观发展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85年)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具体阐明了唯物史观创立和发展的历史过程、阶段及规律性;唐宝林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一百年》(安徽人民出版社,1997年)总结了马克思主义自清末进入中国百年走过的不平凡的历程,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传播和各阶级阶层、各党派团体对它的态度和研究情况,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两个曲折、两个辉煌:许俊达、任瞪、王志红、吴家华的《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形态论》(学习出版社,2006年)考察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学说的继承、发展及指导意义;分析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经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必然性;也论述了当今中国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种种问题。吕希晨、何敬文主编的《中国现代唯物史观史》(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对中国现代历史唯物主义代表人物的思想做出准确的分析与评价,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传入、发展及其中国化的历程、特点和基本规律,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历程及其历史必然性,总结了中国现代唯物史观在矛盾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说明现代中国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选择是惟一正确的选择,从而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提供借鉴作用;陶德麟,何萍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与反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意义、内涵和前提性问题,论证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基础,分析了一系列代表性人物和代表性阶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程中艰辛探索和开拓创造的足迹,显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化过程中的继续和发展,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中的方向和方法问题。键词:唯物史观中国革命中国建设中国改革; 二、毛泽东民主革命时期著作对唯物史观的贡献 20-22第二章 唯物史观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1949-1979) 22-27 第一节 深化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理论 22-25 ................................第三章 唯物史观与中国社会主义改革(1979-2011) 27-38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对唯物史观的新贡献 27-30 一、邓小平恢复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7................................ 三、创新社会发展的系统力量 35-38第四章 唯物史观在中国百年的历史经验总结与未来展望 38-43 第一节 唯物史观在中国百年发展的经验总结 38-40 一、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是唯物史观在中国传播与运用的关键 38-39...大学毕业论文怎么写.............................结语 43-45致谢 45-46参考文献 46-48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8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