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483今日阅读:113今日分享:31

家长该如何正确认识儿童康复

对于有功能障碍的孩子们来说,康复是必不可少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康复被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但是在重视的同时,很多家长会走入一个误区,认为康复就是高强度的锻炼,锻炼越多、越刻苦,孩子就会“好的”越快。那么这种观点是否科学呢?康复是指综合地、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各种方法,使孩子丧失的功能尽快地、能尽最大可能地得到恢复和重建,使他们在体格上、精神上、社会上和经济上的能力得到尽可能的恢复。也就是说,康复的概念并不单一,或者说并非完全是医疗手段。凡是对孩子身心康复有益的措施都可以看作是康复的一部分。很多家长在发现孩子存在功能障碍或缺陷的时候,就急于给孩子做大剂量的PT、OT、ST等常规的康复训练,并且在训练过程中追求训练强度和时间,对孩子要求很严格,有些家长甚至会让孩子全年无休的进行康复训练。有些孩子每天除去吃饭睡觉等必要的日常活动外,几乎都在训练,身心俱疲。家长们常认为这样不间断的、高强度的功能训练会让孩子更快速的改善运动功能,同时也会认为孩子只要运动功能得以改善了,就一切都好了。事实上,这种思想和做法对于孩子的康复和成长来讲并不科学。如何进行正确的儿童康复首先,康复训练的强度只在一定程度上与康复效果成正比。也就是说,如果康复方案合理、孩子的配合度高,那么持续的、规律的康复训练是会给孩子带来阶段性的进步的。但是如果康复训练强度过大、训练项目不合理或者孩子在训练过程中配合度很差的话,那么康复效果就可能无法与训练的强度成正比,甚至有可能会让孩子产生消极、抵触的情绪。所以在进行康复训练时,不能急于求成,要让孩子劳逸结合,注意观察孩子每阶段的状态,如果孩子产生消极情绪要积极的沟通,在连续的一阶段训练后要安排孩子休息,休息不仅能让孩子在体力上和情绪上得以调节,还能让脑神经和身体肌肉组织对前段时间的训练效果进行沉淀和消化,促进自我修复,这也是很多康复效果都出现在休息的过程中的原因。其次,康复的手段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康复计划不能千篇一律,要根据孩子的不同症状、身体状况、性格特点、生活环境等多种因素来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让孩子易于接受和执行的康复计划。例如一个手精细功能差的孩子,传统的OT(作业治疗)训练可能会让他在训练室内练习各种插拔小木棍儿、捡珠子等精细运动,孩子初期可能会因为新鲜或好奇而配合训练,但是很快就会觉得枯燥无味,进而拒绝配合。其实辅助孩子画画或者捏橡皮泥、做些简单有趣的小手工都可以达到锻炼手精细功能的效果。多样的带有娱乐性的训练孩子们不但乐于接受,而且还能够放松心情。经验表明,孩子们在精神相对放松的状态下训练效果更好,作业完成的程度更高,对异常肌张力的纠正也更明显。第三,康复训练的场地并非只有训练室。固定的康复场地会给孩子们带来负面的情绪,很多孩子抗拒进入训练室,因为反复的枯燥的训练让孩子们厌烦,这时候,康复就变成了他们的负担。我们让孩子在训练室内练习上木箱和让孩子在室外上台阶是一个效果,孩子们在训练室练习捏起一根小木棍儿和在室外捡起一颗小石头也没有实质上的区别。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可以进行康复训练,除了一些必须在训练室内完成的训练以外,应该为孩子设计更多的存在于日常生活活动和游戏中的非刻意训练。第四,孩子的心理发展和肢体功能康复同等重要。康复应该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让孩子能够在运动功能上得以改善,还要让孩子的心理上、社交上都得到全面的促进。康复帮助孩子们生活自理,还要让孩子们有一个阳光、健康的心态,有参与到社交活动中的能力。这样,孩子们才会拥有精彩、快乐的人生。孩子心理不能忽视常见的对孩子造成负面心理影响的有以下几个方面:1、家长的悲观情绪: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时会不经意的将自己的悲观情绪表现出来,比如孩子在不能顺利完成一项任务的时候家长会不自觉的摇头叹气甚至指责,也有的家长会经常把“怎么会这样”、“怎么这么命苦”之类的话挂在嘴边。家长这样有意无意的举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让孩子感到自卑、消极,长此以往必然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2、家长急于求成的状态:在康复过程中,家长希望孩子更快的恢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有些过于急切的情绪会让孩子产生压迫感,他们会担心因为自己做的不够好而使父母焦急或不满,胆怯、焦虑、自责等等负面情绪就会随之而来,这也是抑郁症的最常见的形成因素。3、过分的区别对待:区别对待是孩子们心理问题出现的又一大诱因,区别对待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的家长会因为孩子存在一些异常状态而对其过度保护,比如怕孩子被欺负不让孩子出去与其他孩子一起玩,或者经常强调我家孩子身体不好,要求别人都要关照自己的孩子等,这样孩子会时时刻刻被提示他不同于别人,他无法正常的参与社交,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很差,慢慢的就会被孤立或者自己把自己孤立起来。还有一些家长会要求孩子坚强独立,这并没有错,但是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让孩子承担过多超出他承受范围内的压力。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是幸福的、被关爱的,也应该对这个世界充满希望和热爱。虽然他们可能存在一些障碍,但是孩子特有的天性是不变的。不能为了追求孩子们的功能康复就剥夺了他们的快乐。只有我们充分的、正确的认识康复,能更好的帮助他们,才能让康复真正的融入孩子们的生活。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