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418今日阅读:11今日分享:15

对于冥想的四种常见误区

冥想(Meditation)是古老的东方修行方式,先是印度僧侣修行,后传入中国,融入各种门派,成为一种修行方式。不少刚接触的朋友会急于求成,比如才刚刚冥想了十分钟,就开始想:“我怎么还没放松下来?”“什么时候才能让我不烦躁?”那么,轻松冥想来为大家梳理下对于冥想的四种常见误区。
工具/原料

你的身体和心灵。

方法/步骤
1

常见误区一:我们需要通过大量的训练和努力,才能“正确的”进行冥想。这种想法并不少见,很多的人都认为冥想还是一种很玄乎、很神秘的方法。而大凡这样的东西,往往是不容易做的对、做得到位的。也因此,大概很多人会觉得:如果想要真正掌握正确的冥想方法,非经过大量的学习和艰苦训练不可。然而,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冥想的方法虽然看起来好像五花八门,但宗旨却万变不离其宗,一经道破,没什么了不起的。而且一般的人想要练习冥想,更不需要把各种方法搞得统统明白,只要找准一种方法,把这种方法的训练方法搞懂就行了。一些问题都可以在实际练习中遇到的时候再去具体考虑,绝没有一种“正确的”冥想法能够使人在练习中一点问题都不会遇到的。大的改变总是伴随着问题的发生和解决进行的,试想,如果你的练习过程中丝毫问题都不会遇到,那么你所能够获得的收获相信也是有限的。在选择冥想的方法时应当注意的是,各种冥想方法之间并无一定的高下,只是适应的人不同而已。

2

常见误区二:冥想时,你必须关掉你的思维,使你的大脑空白。这也是一个很常见的误区,我记得当初有一个老师讲课的时候曾经捎带提及了冥想,结果有个学员当即问到:“老师,冥想是想什么?”可见现在国内其实对于冥想还是有很大知识空白区的。很多人会以为冥想的时候应该什么也不想,大脑一片空白。这个其实是误解,试想,如果大脑关闭、百事不想就是冥想的话,那么路边的石头就是天下第一冥想大师了,不是吗?不必强迫自己把自己的大脑变成空白,事实上你也做不到,因为当你想要把自己的大脑变成空白的时候,这个想法本身已经占据了你的大脑了。你只要跟着自己的冥想方法,一步一步的进行就好,它会把你引领到越来越好的状态的。不去期待,不去强迫,也许你反而能够更快的进入到一个比较好的状态。

3

常见误区三:想要进行冥想,你必须要善于集中注意力。这个又是一个误区,这个误解打个比方来说就如同是认为:“你必须要切菜切的非常好才能去学做厨师”一样。本来刀工就是在学做厨师的过程中所应慢慢培养的一部分技能,并不是学习厨艺的前提条件。一个已经非常擅长刀功的人,再来学习厨艺固然是事半功倍,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正如一个已经非常善于集中注意力的人,再去开始学习冥想一样。但是如果把它当成一种开始学习的必要条件就不是太对了。对于冥想,很多时候,我们就是因为注意力不够集中,才想要去通过学习冥想使我们的注意力能够更集中一点,因为它正有这样的效果。

4

常见误区四:冥想是为了达到某种特殊的境界、层次。有很多人追求“开悟”,追求“打通任督二脉”,又或者追求其它的一些境界,以这些为目标来进行冥想。至少我是没有听说过谁这么去做,最后真的如愿了的。这个误区和我们现在的社会情况很是相关。我们现在总喜欢把东西分出阶层,虽然众多事物本身并不具有阶层。例如,当我们学习英语的时候,就会遇到四级考试、六级考试、专业考试,然而英语本身哪里有这些级别的区分呢?你去美国的话,美国人的英语又是几级?同样的,冥想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层次、级别,或者说有很多很多层次、级别,也许坚持冥想一天是第一个级别,坚持两天是第二个。所以,冥想也没有什么需要达到的层次,只要坚持练习,每天都会有所收获,或者明显,或者不明显,不放弃,你会渐渐的发现它的好处的。

注意事项

当你在冥想过程中有什么心得,欢迎和轻松冥想交流。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