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362今日阅读:19今日分享:20

考究明清家具的棕藤编织工艺

从传世家具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床凳类家具都是棕藤编织的软屉,这说明在明代及清早期大量使用了棕藤编织工艺。棕藤编织的方法就是在木框的内边缘有序打眼,先用湿棕绳在框内穿成网,棕绳网干燥收缩后绷紧成底,后序用藤皮小条编织为席面。 考究的家具其藤屉总是又细又密。乾隆十四年纂修的《工部则例》有藤作用料用工条款,可供参考,见附录。我国南方各省均产藤,但不及马来半岛及印尼产者。可能藤材很早就是一种进口商品。 这种工艺多用在凳、椅、床、榻中,好的软屉又细又密,纹理丰富多变,寿命在100年以上。人长时间坐或躺在软屉上,因软屉透气松软对受压皮肤可以缓解疲劳,对人体有很大好处,这也是软屉在明清家具高档家具中大多采用的原因。 明及清前期的凳、椅、床、榻大量采用以棕及藤编成的软屉。造法是在木框的内缘打眼,先用棕绳穿网目作底,或称“棕绷”,上面再编织藤屉。最后用四根带斜坡的木条,名曰“压边”,压盖木框上的透眼。压边用木制或竹制的销钉钉牢,并施鳔胶粘固。 编织藤屉的藤材用藤皮劈成,有宽有窄,最细的真可称之为“藤线”或“藤丝”,编法也有疏有密。线绳软屉与藤屉大体相同,但不用棕绳打底。线绳或为丝绒拧成,或为丝线合股。交杌或交椅的软屉,有的用棉线或马鬃拧为绳然后穿织。 软屉用料来自南方,尤其上好的藤皮多来自马来半岛和印尼,现代用藤皮多为南方国产。现在的藤皮细丝一般为1毫米宽度以上,0.6毫米宽度的藤皮细丝已经很难找到或做出来。清末民国,由于这项手艺一度中断,在很多家具中出现了硬屉铺现成藤席的现象,这不是一种独特的工艺,也没有历史参考价值。棕绳后来也有被尼龙、牛皮条或棉绳代替,但棕绳的作用是不可代替的,尤其是100多年的寿命与一般白木家具寿命可以平齐。 传世的明及清前期的椅凳,有不少用柴木板作屉心,上敷猪血料加土粉子调成的稠糊,再粘贴草席一方。草席是用可折叠的所谓台湾席裁切而成的。但这些都是近年修理时才换上去的。 随着传统工艺文化的回归和人们对历史的研究利用,棕藤编织已经回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这也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家具与传统文化、实用性与历史性的回归结合。棕藤编织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一种需求,它的实用性占了主导地位,但历史演化而来的工艺性决定了它具有不可替代的装饰性,任何一件完美的器具都有类似的装饰。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