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408今日阅读:99今日分享:20

不得不懂的家族企业治理方法

前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家族企业能够存活50年以上。家族企业结构本身就已经嵌入了企业未来死亡的癌细胞,癌细胞总有一天会发作,会导致企业破产。家族化结构本身就已经决定了家族企业对现代管理模式存在一种内在否定。家族化是用人类最原始的、以血缘为基本取向的组织关系,来对以规则和效率为基本取向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一种反动和排斥。因家族成员人员有限、能力有限,用外人、贤人、能人是每一个成长性家族企业不能回避的问题。每一个家族企业都要考虑如何从家族式管理向职业化管理过渡,职业化管理是家族企业成长的必然选择!著名中高层管理培训专家胡一夫表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一批民营家族企业,从白手起家的作坊式管理到体系分明的现代企业,中国家族企业正在用三十年的时间经历着西方家族企业的百年历程。今后五到十年里,中国家族企业的现代化演变和传承将达到高峰。关注社会责任,关注企业长远战略。2010年,长江商学院再度携手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推出合作课程——“长江-IMD家族企业管理课程”,将帮助您探索中国家族企业的常青之路。继2009年首次开课并取得学员广泛认可的基础上。“长江-IMD家族企业管理课程”不断丰富课程内容,以国际化的新视野、前瞻性的新研究以及本地化的新思考,为正处于成长期的中国家族企业,提供世界前沿管理智慧,探究欧洲百年旺族基业常青之根基与缘由,提升自身经营管理之方,打造世界级的中国家族企业。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的家族企业研究中心是世界家族企业研究领域最权威的中心之一,该学院家族研究中心主任Joachim Schwass将同长江商学院滕斌圣教授一起将国际家族管理的成熟经验同中国本土案例紧密结合,为中国的家族企业主们带来家族企业发展和管理的全新视野和管理方法。著名中高层管理培训专家胡一夫认为在四天的课程中,学员将系统学习国际前沿理论,并结合国际与本土案例的深入分析,探讨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传承计划和战略制定、家族管理者与职业经理人及董事会成员的多角色重叠、家族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如何提前规划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等重要课题。“长江-IMD家族企业管理课程”将大量采用案例教学,通过深入剖析国际知名家族企业变革与传承过程,为学员提供最为切实有效的学习和交流体验,让家族成员在同堂交流和跨代沟通中达成思想理念与价值取向上的统一,理解家族企业的传承和治理其真正内涵。本课程将为学员提供一个和众多家族企业成员深度交流、互补所长的机会,我们热烈欢迎家族企业创始人、核心股东、配偶、企业下代继任者以及家族企业高层职业经理人的参与,尤其欢迎多位家族成员同堂学习,共享心得。由课程首期班学员首倡的家族企业二代俱乐部正逐渐为家族企业跨代互动与交流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管理人治化是中国家族企业中的一个通病.权威管理,依赖干个人领导力的形成,容易造成'人存企业兴,人亡企业衰。企业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背景作支撑,没有相应的薪酬制度作制约,没有合理规范的岗位规划作后盾。首先是没有吸引人才的地方,再就是没有留住人才的可能。所有这一切包括家族成员的阻力,外来优秀职业经理人很难与这种文化背景相溶,企业管理不规范,千头万绪忙而无序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一套健全的组织体系作保障。“家族管理人治化”陋习,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任人唯亲,这在家族企业的创业阶段是可以理解了,甚至可以说是正确的,因为我国的信用体系不够完善。但发展到一定阶段就显示了其弊端了。首先是亲人在管理上通常很容易陷入“人治”陋习,以中国家族企业目前员工素质来看,严格的制度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民营家族企业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企业中更多的是人治陋习,而非制度和规则传统,制度在实际工作中永远是牺牲品;中国的封建社会历史长达数千年,中国人包括海外华商的骨子里都渗透着封建主义的血液,而且在中国一直只有治国治家之术,而没有经商之术的研究。第一代家族企业创业者创建的许多工厂、企业,一般都管理得很好,很有效益,而换了他的儿子或孙子去管理,结果不一样了。中国也有不少家族企业,第一代创业者业绩不错,换了一个人就大不一样,其根本原因就是“家族管理人治化”。西方的经验管理到中国演变为一种官僚“管理人治化”,尽管只是一部分企业存在的局部现象,但毕竟是一种倒退。生存就是道理。家族企业之所以得以生存,是因为比起其他企业(如国有企业),家族企业有其固有的优点。首先,家族成员在一、两位“能人”的带领下,携手创业、利益与共、休戚相关,其次,在创业初期的艰难时刻能艰苦奋斗、不计报酬、不计得失、夜以继日地工作,另外,由于事业是自己的,因此能精打细算,因而企业能很快地成长壮大起来。然而,凡事有利就有弊,家庭企业一般规模较小,经不起商业大潮的冲击。家族企业在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之后,由于家庭、亲属之间成份复杂,加之缺乏健全的制度,容易勾心斗角,甚至导致最后四分五裂。家族企业中的能人,在企业取得一定成绩后,容易居功自傲,紧接着便会独断专行、排除异己,形成“一言堂、家族人治化管理”,这样,在企业内部没有任何制衡和监督的情况下,一旦决策失误,企业就会陷入绝境。这是由成千上百个案例证明了的。再者,由于历史原因,在这样一种历史传统的长期熏陶下,中国人其实一直是在以一种治家或治国的心态、方法来治理企业。民营家族企业治理专家曾水良认为,以治家模式管企业的自然就成了“家天下企业”,企业领导是家长,其他人都是家人或仆从。以治国方法管企业的自然就成了“王天下企业”,企业领导是君王,其他人都是朝臣或百姓。家族化企业实际上就是企业主家庭的一种扩大。家族化企业中难有清楚的黑白是非界限,传统的家族管理色彩依然很浓,必将影响企业的发展和持续发展,家族化企业管理人治化本身就决定了企业短命的厄运。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