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693今日阅读:84今日分享:32

慢性肾炎是怎样发病的 慢性肾炎治疗原则

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一组临床表现相似,但是病理及发病机制不甚相似的疾病。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免疫机制及非免疫机制两大类。大量肾活检的病理检查和实验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研究表明大多数慢性肾小球肾炎由免疫因素引起,主要机制为抗原抗体反应引起的变态反应。
工具/原料

对于引起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抗原物质有些还不完全了解,已知的大致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抗原两大类。

慢性肾炎是怎样发病的
1

内源性抗原:1.肾小球本身的成分:肾小球基底膜的成分如连蛋白和Goodpasture抗原(Ⅳ型胶原羧基端球状部的一种多肽)、肾小球毛细血管上皮细胞的Heymann抗原(一种膜糖蛋白)、内皮细胞膜抗原、系膜细胞膜抗原等肾小球本身成分。2.非肾小球抗原:核抗原、DNA、免疫球蛋白、免疫复合物、肿瘤抗原、甲状腺球蛋白抗原等。

2

外源性抗原:1.感染的产物:细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伤寒杆菌等。病毒如乙型肝炎病毒、麻疹病毒、EB病毒等。霉菌如白色念珠菌等和寄生虫如疟原虫、Manson吸血虫,丝虫等。2.药物如青霉胺,金和汞制剂等。3.异种血清、内毒素等。

3

大部分慢性肾炎是免疫复合物疾病,在人体内形成免疫复合物引起慢性肾小球肾炎基本上有两种方式:1.抗体与肾小球内固有的不溶性肾小球抗原或植入在肾小球内的非肾小球抗原,在肾小球原位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2.血液循环内形成的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引起组织损伤。也可不通过免疫复合物,而有沉积于肾小球局部的细菌毒素、代谢产物等通过“旁路系统”激活补体,从而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而导致肾小球肾炎。以上引起肾炎的两种途径,即肾小球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和循环免疫复合物形成并非完全互不相关。两者即可单独进行,也可共同作用引起肾小球肾炎。两种发病机制引起的肾炎都可表现为急性或者慢性过程,病变也都可有轻有重。这一方面与抗原和抗体的性质、数量、免疫复合物沉积的量和持续的时间有关。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机体的免疫状态和反应性等内在因素。

4

非免疫机制对肾脏的损害在肾病发展过程中亦十分重要,如:1.健存肾单位代偿性血液灌注增高,肾小球毛细血管袢跨膜压力增高及滤过压增高,从而引起该肾小球硬化;疾病过程中高血压引起肾小动脉硬化性损伤。

慢性肾炎治疗原则
1

治疗目的是保护肾功能,预防合并症,延缓病情发展。

2

一般治疗  凡有水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或者血尿、蛋白尿严重者,应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可任轻工作,但应避免受寒与感冒,不使用对肾有毒性的药物,密切观察血压、尿变化与肾功能,防止进一步加重。水肿与高血压时,限制盐摄入(1-3g/d),限量优质蛋白饮食(0.5-0.8g/kg.d),如牛奶、鸡蛋、瘦肉等,可改善营养缺乏又不加重肾小球滤过负担,减缓肾小球硬化。

3

对症治疗  水肿时用利尿疗法,血浆蛋白低者可适当补充以加强利尿效果。高血压可加快肾小球硬化,故应积极控制,但勿降压过快,以免肾血流量骤减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尿量减少。降压基础方法是休息,限盐摄入和应用排钠性利尿剂,疗效差者顺序使用β受体阻滞剂。部分病例需加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血液有高凝状态或尿FDP增加的病人,可用抗凝、抗血小板凝集药。

4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与免疫抑制剂   仅适用于慢性肾炎早期的某些病理类型,包括轻、中度系膜增殖性肾炎、早期膜性肾病等,或肾体积无缩小,肾功能正常而尿蛋白较多的患者。慢性肾炎晚期病理变化不可逆转,且已有肾功能不全,故不再应用此类药物。

5

中药   中医研究认为慢性肾脏病的基本治疗原则以益肾清利活血为主,但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和医生的用药习惯,在补肾的基础上有人主张偏重清利,有人主张偏重活血,或再加用其他治法,始终没有统一的治疗理念。直到本世纪初,吉林华康药业组织科研力量,以益肾清利活血,疏滞泄浊,维护肾气,扶正祛邪为治疗原则研发颗粒应用于肾炎的临床治疗。颗粒采用了墨旱莲、狗脊、熟地等十七味全草配方成颗粒合剂,提高了对肾炎的临床疗效,并且经过长期临床发现没有对肝肾、胃肠道有副作用。历经 10 年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经反复修改组合成最佳配伍的复方制剂颗粒应用于临床,分析了数例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发现:颗粒可以显著的降低尿蛋白,可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并可以帮助撤减激素,复发率低,疗效可靠,并尚未发现有副作用。

注意事项

慢性肾炎患者需戒烟戒酒,适当运动,原则上以有氧的体育保健运动为宜。平时预防和控制感染。定期复查随诊很重要。家人要做好缓和的心理护理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