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238今日阅读:84今日分享:32

半两钱铸造时间及特征

我国古代半两钱的铸造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秦朝与西汉。而西汉半两钱的铸造大致有分为四个小段。每个阶段的半两钱风格不一。1、秦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勒令废除原来各国使用的旧币,推行“半两钱”。秦始皇不仅明确的规定了货币的质、量、形、用而且还集中了钱币的铸造权,禁止私自铸造。秦始皇“半两钱”无内外廓,背平无文,篆书“半两”钱文突起,(据说是丞相李斯所创,其布局严谨,笔画方正,雅卓刚健,极具美感)直径大约25~28毫米,重十二铢,约3~6克。从流传品看直径也有大于40毫米的,但有人称是模钱,也有说假钱,说法不一,有待考证。而实际上秦半两钱,重量并非那么标准,虽说王室铸造,但也往往因时而异。秦末起义首领项梁也曾铸造“秦半两”大钱。2、西汉西汉初期,沿用秦货币体系,钱文仍是“半两”但是重量却减轻了不少。为巩固统治,采取“与民休息”政策,轻徭减赋,环形等,同时把钱币铸造下方民间,致使民间自铸造“荚钱”(很小)造成钱币成色,重量不一,比较混乱。(1)刘邦时期半两钱又称“荚钱”“榆荚半两”,次法定重量为三铢(约2.1克)为秦半两的四分之一,而事实上民间私铸都不够收三铢,穿孔较大,无内外廓,肉薄,形制也不够规整。至汉惠帝民间私铸才得以禁止。(2)吕后聂政时期(前186-前182)半两钱重八铢,俗称“八铢半两”体大肉薄,背平无文,钱文扁平,已有隶书倾向,直径28~32毫米,重4.8~5.5克(在汉半两里是最大的,也较为规整,大部分被商人私自融化,改铸小的榆荚钱牟利,高后六年被停铸,开始铸造“五分钱”是秦半两重的五分之一,只有二点四铢,约1.68克,汉初荚钱在现)(3)汉文帝时期(前175铸)汉武帝半两钱重四铢,俗称“四铢半两”,直径24~26毫米,重2.2~2.8克,穿孔较小,无内外廓,钱文制作较为规范。(4)汉武帝时期(前140)汉武帝为防止币制混乱,失控,中央先后进行六次币知制改革,比较彻底解决了至初以来存在的货币问题。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铸造“三铢钱”该币面文“三铢”二字,使汉初以来钱币与重量与钱文字不一致的现象得以改正。但次币当时盗铸较多,建元五年(前136)停铸,继续铸造半两钱。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又重新铸造”三铢钱。第二年(前118)中央下令发行“五铢钱”该币面文“五铢”二字,轻重适中,适应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在汉武帝后,西汉,东汉,蜀,魏,晋,南齐,梁,陈,北魏,隋朝都铸造次币。小子我古钱币收藏爱好者入门级,看的书籍,自己总结的,看能不能帮助像我一样的入门级爱好者,有什么出入,望各位老师,同辈指正和交流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