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643今日阅读:39今日分享:10

幼儿的模仿和学习有什么区别?

最近频频接触一些家长,都向我显摆自己家孩子的绝活。一位14个月的女娃能认识20个汉字,一位刚满三周岁的孩子能从1数到100,并能认识数字和所有的车标;一位刚满4周岁的孩子认识了很多汉字,开始自己读书。老实说,看到这些个“神童”的成就,点妈也有点不淡定了,话说对于点点的早教我一直比较重视,自己也经常反思总结自己的育儿理念,为啥我家孩子一个绝活都没有呢?写个字让他认,他直接把它全部涂鸦掉,认真的说,我要画画。让他学人数字1到10,就更搞笑了,你教了好几遍,然后你挑个3给他认,他说,4?不对。5?不对!知道了,这个是6!把你气的不行。孩子认字究竟要不要认,孩子的认字究竟是不是一种学习,点妈发现事情并非如此简单,不仅焦虑自卑心态要不得,盲目效仿更是不可取。因为孩子模仿能力强,有时候孩子表现出的能力并非是一种真正内化的学习,而是一种机械的模仿。如果错将模仿当成了学习,其实是一种伪成功,在这种伪成功的外衣下,孩子的理解力遭到压抑,创造力没有发挥空间,其实对孩子反而是种危害。
关于关于孩子模仿的一个例子

一天和点点外出探险,路遇一个受伤而挣扎的毛毛虫,点点立即蹲在地上,皱起眉头,微微叹息着说“好可怜!”我内心立即升腾起了同情之感,同时对他的表达也略略诧异,问他,这句话是谁教你说的呢?他说是爸爸。然后他又蹲下身来仔细观察了一下,不一会儿只见他站起身,迅速抬起脚,瞄准毛毛虫,“当”的一脚把毛毛虫踩得粉碎,然后站起身若无其事的走了!我跟在他的后面哭笑不得。其实孩子的这个行为就是个典型的模仿行为。他首先模仿爸爸认为这个毛毛虫很可怜,然后又模仿奶奶踩死毛毛虫,两个动机矛盾,行为矛盾的做法就统一在宝宝身上了,这种“心口不一”的行为表明孩子并非在学习同情,而是机械的模仿大人的行为。

模仿有哪些危害?
1

模仿从其实质来说是一种无意识行为,具有机械性,所谓“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这种入口不入心的做法主要危害有以下几点:第一,损伤理解力。模仿其实追求的是形式上的相似,追求的是结果,忽视的是过程,所以多半是以机械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久而久之,孩子失去的是正确学习的方法,只会被动接受。如认识数字,我们提供的材料是“1像铅笔会写字”,我发现孩子在认1的时候必须依赖铅笔做支撑,而不是直接认1,这是孩子的思维特点决定的,无论我跟他讲多少次,点点找1的时候总是先找铅笔,然后再找1,点点智力水平应该是中等水平,和大多数孩子相似,因此应该具有普遍性。这是家长教孩子学习首先必须认清的无法跨越的规律。我前面提到的一位14个月女娃的故事在此展开一下。她爸爸挺自豪的跟我说,我家孩子认字能力挺强的,给她一张字卡,她会说出这个字是什么;妈妈紧接着补充道,是的,比如“跑”字她还说不清楚,她就会做个跑的动作。她现在已经会认20个字了,父母说起来都是一脸的自豪。这位父亲接着跟我说他的经验,说给孩子认字,千万不要辅助图画、拼音、英语之类的,直接给她单独的字卡,你呈现的信息越多,越容易把孩子弄混,所以干脆直接给字卡,让她把字和音直接建立联系,这样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就会认识这个字了。这样认字对孩子真的有益吗?首先,孩子才14个月,那么早就认识汉字意义何在?自主阅读吗?就算放大孩子学习的成效,她能够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她能够理解这些字连接在一起传递的意义吗?其次,这种认字方法直接将抽象的汉字单维度给出完全不符合孩子认知规律。损伤了孩子的理解力,孩子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久而久之会形成思维的惰性。

2

第二,压抑创造性。如果孩子整日只会模仿,并未产生真正的内化了的学习,孩子就会缺乏思考力,久而久之因为主动放弃思考而压抑了发展中最为珍贵的创造力。在我们国家,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就在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而到了美国的课堂,小学二年级的孩子算数学题的时候还在掰自己的手指头。我们有时候暗暗取笑,殊不知人家的这种教育方法实际上就是珍视孩子自己的思考和创造,等待孩子的自主发现,期待他像一位数学家那样发现数字间的规律和真正关系,而不是机械的告诉他如何摆算式直接计算。其实是一种大智慧。无独有偶,有人说德国人的数学很“差”,在小学阶段,老师们从来不直接告诉孩子这些数字之间关系,也不让家长告诉孩子,而是鼓励孩子动用手指头,小棒子,自己去摸索,找寻规律,进而发现数字之间的关系,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可贵的创造性过程,不过话说回来,人家课堂不用赶进度,有足够的时间让孩子去摸索。所以教育部说小学三年级之前不用考试,我真是举双手赞成,在这个阶段,就是要慢慢的把孩子的地基夯牢。但对于幼儿来说,我们何必那么着急呢?这种着急完全不考量孩子的发展梯度,实在是欲速不达。点点目前数概念发展的水平是在3以内,比如他会分别举起他的两个食指说,“妈妈,我只吃了两个糖”,我看看他,点点头,然后他有张开他所有的手指说:“我并没有吃很多糖”,在这里可以看出点点的数概念的水平,他不知道10根手指头的真正含义,但是他知道这是“多”,这是他目前发展的水平,所以我并不强求他继续学习更多的数概念,那只是一种鹦鹉学舌,学会了也没有意义。不如将孩子的精力用在游戏,阅读等适合他的发展水平的其他行为上。

模仿究竟有什么表现?
1

1、模仿和孩子的认知水平不符;

2

2、模仿孩子学到的是表面而无内化;

3

3、模仿行为孩子不能真正理解;

4

4、模仿行为孩子很难举一反三;

5

5、模仿行为孩子无思考;

注意事项

仔细观察一下孩子的行为,如果你的孩子的行为具有这些特征,那就意味着模仿发生了,而真正的学习并没有发生,要赶紧停止让孩子灌输,让孩子自己探索,因为孩子不能一辈子生活在模仿中,强大的孩子拥有的应该是学习力而非模仿力。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