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571今日阅读:19今日分享:20

带孩子听音乐会应注意什么

著名钢琴演奏家茅为蕙曾经说过,带孩子听音乐会,是家长在音乐教育中能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如果家长多带孩子感受一下音乐会的氛围,即使孩子暂时听不懂曲目的含义,他也可以有充分的空间去想象、去感受什么样的声音可以用什么样的乐器、用怎样的旋律来表达。而对于有一定专业素养的人来说,用评判的眼光来聆听音乐会,在交流讨论中学习,会更加有助于自己琴技的增长。       小米4岁11个月时,迎来了她人生中听的第一场音乐会,由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演奏,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的“华夏神韵----东南西北中地域民族特色音乐会”。演出曲目包括华东地区的《将军令》、《茉莉花》;华南的《平湖秋月》《步步高》;华北的《西喇木伦河畔》、《赛马》;华西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丝绸之路》;华中的《编花篮》、《花好月圆》。       有人问,小米爱听吗?能听得懂吗?事实上,我想,除了那些音乐专门人士,我们这些音乐门外汉,更多的是抱着欣赏音乐的态度去听音乐会的吧。能听懂多少,也许孩子比大人还强,也许孩子比大人还有想象的翅膀。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在适当的时候,给孩子一些指导,比如告诉孩子这是什么曲目,主要是想表达什么意境等,以帮助孩子理解曲目,更好地去倾听、去欣赏。
方法/步骤
1

1、多大的孩子适合听音乐会?      进入国家大剧院时会有安检,严格规定是1米2以下孩子不能入内,一般会放宽松到1米以下孩子不能入内,而且得已入场的孩子也同样需要票。之所以有这样的规定,大概是考虑到太小的孩子可能会坐不住,继而哭闹、喧哗等影响演出。所以个人也认为,至少等到你的孩子能够安静地坐下来欣赏音乐,能够遵守礼仪规则时,再带他(她)去听音乐会。在此之前,不妨经常给孩子听一些世界名曲、古典音乐之类的,先感受一下,这样潜移默化后,当孩子再听音乐会时,可能就会听到自己熟悉的音乐,会更有亲切感。

2

2、音乐会的礼仪教育。      听音乐会前先和孩子要做好心理准备,在演出开始后要保持安静,不大声喧哗,不随便走动,在演奏过程中也不要随意鼓掌,要等到演奏完毕,指挥明确示意后再报以掌声,以尊重乐曲的整体性。在让孩子做到时,自己首先也要做到。这一点,曾经在报纸、新闻上看过有关国人听音乐会或歌剧时,相机闪光不停、手机铃声不断、孩子哭闹不休、人员走动不停等各种负面的报道。也许随着时代的进步,随着高雅音乐越来越走近人们中间,大家也开始慢慢地学会了遵守规则以及尊重艺术。至少在我们听音乐会时,没有听到什么喧哗,也没有人中途随便鼓掌,都是在指挥转身时,我们才报以热烈的掌声。至于手机嘛,大剧院直接给屏蔽了信号,不用担心什么时候响起那突兀的铃声了。

3

3、给孩子想象的翅膀      这一场音乐会,最大的特色,就是把华夏东西南北中各个地域的民族特色音乐一网打尽。华东的大气或娇俏,华南的喜庆热闹,而华西和华北的,则透着深深的苍凉。尤其是一曲《丝绸之路》奏响时,仿佛就看到了大漠孤烟直的画面,耳边似乎有驼铃在响,又有西域那独特的艳丽之风。和小米听这一曲时,我们一直在想象着在沙漠里的场景。我在她的耳边悄声地说着沙漠的孤苦、市集上交易的热闹,回程时的欢快,然后告诉她,这些只是妈妈自己听着音乐所想象的,你也可以边听音乐边想象。于是在听《编花篮》时,小米想象着一个如她一般大的小妞妞手巧灵活地编织着花篮,然后妈妈来了,爸爸来了,大家都来了,都在看小妞妞编花篮,小妞妞还采了漂亮的小花放进编好的花篮里......而在听《花好月圆》时,我告诉她一般都说花好月圆人团圆,就象中秋节一般,月亮圆圆的,所以人们都喜欢说花好月圆。于是小米听着音乐时,开始回忆中秋节那天晚上都干了什么----看月亮了,做月相图了,吃月饼了,看中秋晚会了,刷牙了,读书了,睡觉了......

注意事项
1

一场音乐的盛会,一个美好的音乐之旅,这只是开端。

2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