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483今日阅读:113今日分享:31

从《再扶汉室》写作分享“齐国”描写规律

材料小说《再扶汉室》相关篇章、《再扶汉室》所描写齐国相关地理与现实对照纵向:渤海—平原(吴桥)—狄城—青州这条路线大致如右图为从西北面到东南面,而且一般规律为单箭头(顺序如上)。论据:A.地形上,从三晋、燕赵(晋冀)到齐鲁(山东省)地形大致为高海拔到低海拔;B.模仿历史也是建立在地理基础上,在小说《再扶汉室》第18章“至光大喜,遂留卜良守渤海,自与诸将直抵青州城下”、第20章“可使张选攻平原以分其势”、第23章中“兵次吴桥”,指出来对齐国军事、政治中心——青州进攻,无论是简至光、张明叔还是后来的钟离勃都是采取这一路线。横向:青州—历下—平阴(兜鍪山)—东阿(烹奸台)这条路线大致为从东到西,而且一般规律也为单箭头(顺序如上)。论据:A.地形上,这条线路以南为泰山—沂蒙山脉,泰山—沂蒙山脉将齐国、鲁国隔开,是个分水岭。而这条线路以北是齐国中心地带,齐国在历下以东除了青州,就是东莱方向,也就是山东半岛方向。如果齐国征战的话,平原—青州(也就是第一条路线)刚才论述了是个进入齐国的单箭头。那么出齐国就一般不会采取这个路线,而只可能沿着泰山—沂蒙山脉从东到西这个出口。也就是从青州往历下方向。“平原—青州”战例四次淄水之战,出现在《再扶汉室》1、16、18、20章节,大致按照“平原—青州”这一路线来进展,而且是单箭头,虽然起始位置有些不同,但是大致方向性是一致的。起始位置:第1章:神都练阳方向(冀)、第16章简至光从历下返回(历下)、第18章渤海(冀)、第20章黎阳、历下(豫、鲁);终极位置:淄水。而淄水的地理位置都在上述地理位置以西,都是遵循“平原—青州”从西北面到东南面、单箭头这个大方向的。“青州—历下”战例五次历下之战,出现在《再扶汉室》16、18、24、34、38章节,无一例外都是遵循“青州—历下”这个单箭头方向,即使是第38章,从简至光、李封角度来看是有些例外从东往西打,但是从钟离勃来看却还是单箭头,而且38章原文“至光受箭上马,以太史决为先锋,星夜至汴州,连克平原、济西,直逼历下”是兼顾着第一条路线的方向性,而且并没有通过正常方式来解决历下问题。这也正反应了“青州—历下”单箭头的效应。按照时间整合两条线路的战例青州大战,这个战役其实是将这两条相对割裂的路线联系起来,联系点当然为青州。青州大战分为四个阶段:开端: 第三次淄水之战 进展: 第二次历下之战(柙谷之战) 高潮: 平阴大战 结尾: 青州大战(复夺青州)。很清晰的可以看到“青州大战”包含从西北面往东南面打的“第三次淄水之战”、从东往西打的“第二次历下之战、平阴大战”。复夺青州路线虽然是从西往东,但是局势早在平阴大战就已经决定了,简至光利用降将王嘉复夺青州,并不存在真正的考虑路线的地理位置因素了。青州大战,是按照时间顺序演示了两条作战路线的战例。按照空间整合两条线路的战例博山之战,出现在小说第23章,这场战役几乎就是阐述上述理由最全面的战例。张明叔“兵次吴桥”从吴桥方向有西北面往东南面,进攻博山,周近由东往西,从青州进攻博山。而简至光是在第20章败退到狄城,“屯于河上,伺机再复青州”,是从北面往南打,陷入张明叔、周近东西两面夹击当中。博山之战,是按照原本割裂在不同的空间的两条路线进行拼接,同时展现在同一平面上。顺时针方向战例第四次历下之战,也就是钟离勃“轻取齐国”路线,是博州刺史东郭雩、钟离勃从博州袭击青州,那么从哪里看出来是从北面攻击青州的(也就是纵向)?第33章原文“原来博州东郭雩、钟离勃袭杀青州守将梁丘任,以南皮令诸葛周为谋主,兴兵来取历下”,南皮位于渤海和吴桥、平原之间,说明东郭雩、钟离勃是采取纵向路线攻打青州的。而经历《致东郭雩书》风波之后,钟离勃杀死东郭雩,从青州进攻历下,是采取横向路线。在这里所阐述的都是单箭头方向。钟离勃在《致东郭雩书》前后经历攻打青州、第四次历下之战,就将纵向、横向两条路线衔接起来,在形状上呈现顺时针方向。这个方向可以大致的看做是对齐国军事、地理的一个形象性概括。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