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695今日阅读:145今日分享:43

正确利用睡眠机制防治疾病和抵抗衰老的方式

从“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觉补”的中医养生理念,到“Get adequate slee'哈佛大学的健康建议,睡眠一直被认为是防治疾病、抵抗衰老及青春永驻的重要生理机制。例如:全世界绝大多数百岁老人共同的长寿秘诀不是抗氧化食品,而是规律性睡眠。 那么,人们该如何正确地、主动地利用生理性睡眠机制来维护健康呢?有观点认为,每日睡眠越多越好;也有观点认为,不同年龄所需要的每日睡眠时间不同。然而,我们的临床研究显示,这些观点都是片面的、不完整的。在1950年,Demen等人通过脑电、眼电、肌电首次观察到,一个完整的、有效的生理性睡眠是由REMS(快速眼动睡眠)和NREM(非快速眼动睡眠,或者慢波睡眠)周期交替所构成,其中,我们每日REMS(快速眼动睡眠)时间和年龄之间存在相应的比例关系。根据平均调查,伴随年龄的增长,我们每日REMS时间呈现缩减趋势,例如:新生儿每天的REMS睡眠时间为7-8个小时,1岁时在4-5个小时左右,5岁时在3个小时左右,18岁时在1-发2个小时左右,60岁时(进入衰老期)只有几十分钟,甚至于零,准确来说,决定睡眠质量的不是每日睡眠总时间,而是每日睡眠总时间中REMS(快速眼动睡眠)时间的长短。举例来说:一部分患有嗜睡症的老人虽然和新生儿一样,每天睡眠总时间长达十多个小时,但二者的睡眠质量却存在明显的差异,(1)新生儿每日睡眠过程中含有较长的REMS(快速眼动睡眠)时间,有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2)老人每日睡眠过程中的REMS(快速眼动睡眠)时间较少,甚至接近于零。这意味着,睡眠质量低下,没有起到恢复体力、脑力以及清理体内有毒物质、修复受损细胞的应有作用。老人往往主诉为,长时间睡眠后醒来后依然疲倦、无力。对此,我们从临床角度也证实了这一观点。当我们通过REMSI技术(快速眼动睡眠强制技术,Rapid eye movement Impose)诱发并延长患者每日REMS时间后,会对身材矮小、免疫失调、自闭症、睡眠障碍等疾病产生明显的治疗作用。这些临床观察结果客观地证实,延长每日REMS时间会强化睡眠机制对代谢功能、免疫功能及认知功能的维护作用。由于绝大多数人缺乏对REMS的了解,并笼统的将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联系在一起,从而混淆了病理性睡眠和生理性睡眠之间的区别。因此,我们最终的观点是:“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觉补”是正确的养生理念,但每天应该补充、延长的“觉”是指REMS(快速眼动睡眠)时间,而不是传统观念中的睡眠总时间。进一步说,通过REMSI技术将成人的睡眠模式(每日REMS时间为1小时左右)主动地改变为婴儿期的睡眠模式(每日REMS时间为6-8个小时左右)。这种睡眠模式的主动改变会强化在睡眠过程中进行的代谢机制,再次诱发人体的生长发育进程(俗语:人在睡中长),有效地实现防治疾病和抵抗衰老的目的。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