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122今日阅读:162今日分享:23

望闻问切中闻诊的寒热和汗的关系是怎样的

诊病必须了解病人的生活习惯、精神状态以及发病、转变的情况,必要时还得了解其家族史及个人的已往病史。
方法/步骤
1

1.寒热:有寒热的多为表证、外感证,无寒热的多为里证,内伤杂证。发热恶寒的为病在阳,无热恶寒的为病在阴。

2

寒热还可结合其他症状加以分析,如发热恶寒兼头身疼痛的为太阳病;发热不恶寒兼口渴的为阳明病;寒热往来兼口苦、咽干、目眩的为少阳病。

3

亦有不发热面但恶寒、手足常冷的为虚寒证;潮热或一阵烘热、手足心灼热的为虚热证;此外,对发热的时间也应加分辨,早减暮盛为时邪;早退暮起或早起暮退为虚劳;起伏定时,一日一发、二日一发、三日一发的为疟疾。

4

2.汗:汗与寒热有密切关系,如外感发热无汗是伤寒,有汗是伤风,汗出热减是病渐衰,汗后热反增高是邪渐入里。

5

虚证中的阴虚盗汗,汗后感觉疲乏;阳虚自汗,汗后感觉身冷。更有表证发汗,汗出不止,热骤降而恶寒转甚,称为亡阳,有虚脱危险;也有发汗战栗,汗出类似虚脱而安卧脉静,称为战汗,是疾病转机之征,不必惊惶。

6

若汗出如珠如油,四肢厥冷,脉伏,为垂亡之象,称做绝汗。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