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599今日阅读:57今日分享:41

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同时当然的以及必须保留下来了许多的传统节日,像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中秋节等等。但是小编今天主要跟大家介绍的是大家最最熟悉的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因为凝聚了中国人浓浓的节日情节。下面就给大家好好说说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除夕 一年一度的文化心结 每逢春节,回家是漂泊在外的游子们挥之不去的牵挂,想家也是出门在外的儿女们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感。正如有一首歌叫做“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家里总有年夜饭。  【来历】春节原名叫元日,夏代就已经开始有相关的庆祝活动。作为岁首大节,它确立在汉朝。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颁行《太初历》,确定以夏历的正月初一为岁首。每年的最后一天,就是除夕。  【内涵】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是节日体系中的核心大节,持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春节蕴涵的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意义,成为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力量,也使它成为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除夕全家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熬夜守岁,是中国人一年一度的文化心结,在外的游子不远千里万里也要赶回家来。清明节  祭祀踏青两相宜  【来历】清明节又叫三月节,固定在公历每年的4月5日前后,流传至今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就只有清明和冬至,且清明影响相对更大更广。清明节举行的扫墓、踏青等习俗主要来源于古代的寒食节和上巳节。  【内涵】清明节后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这一时节万物“吐故纳新”,无论是大自然中的植被,还是与自然共处的人体,都在此时换去冬天的污浊,迎来春天的气息,实现由阴到阳的转化。这两年,每到清明节,黄帝陵、轩辕庙、炎帝陵都要举行大型公祭,海内外华人从祭祀的仪式中体会到血浓于水的同胞亲情。祭祀先人一直是中华民族民俗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清明时节,上坟祭扫先人显示了“慎终追远”的传统,大批旅居海外的华人、港澳台同胞也纷纷赶回故土,祭奠祖灵。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也更是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氛围。清明时节春光最好,适合人们到郊外亲近自然,拥抱春天。端午节  粽叶飘香习俗多  【来历】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盂兰节、蒲节等。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因他在5月5日那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关于端午节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东汉,五月初五,人们用彩色的丝带系在手臂上,用来防避兵役和鬼魅,防病防瘟疫。吃粽子、划龙舟则是后来不断形成的风俗。  【内涵】围绕端午节及其习俗的来源,形成了一些影响很大的民间传说,并为端午节增添了新的习俗和文化内涵。如吃粽子、划龙舟等习俗,较通行的解释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增加了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核,而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的赛龙舟等多种体育竞技活动,也有助于培养合作精神。中秋节  花好月圆人团圆  【来历】在中国的民俗节日体系中,中秋节形成较晚。汉魏时期,中秋节日尚无踪迹,唐宋时期,以赏月为中心节俗的中秋节日出现,明清时期,中秋上升为民俗大节。  【内涵】中秋是中国秋季的传统大节,它的地位仅次于春节,中秋为花好月圆之时,人们由天上的月圆联想到人事的团圆,因此中秋在古代被视为“团圆节”。人月两团圆的意境对于中国人来说是生活中的理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寄托了人生的美好愿望。传统中秋节俗十分重视亲情的培育与表达,对于促进社会和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