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555今日阅读:195今日分享:41

古文翻译:"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翻译:大丈夫生在乱世,应当拿起自己的宝剑立下不朽的功绩。现在自己的志向还未实现,怎么可以死呢?(《三国演义》中太史慈所言)用兵的原则,从心理上瓦解敌人,使对手投降是上策,强攻城池是下策;以攻心为战争的目标是上策,以士兵、武力取胜是下策。(马谡 )大丈夫应当学习卫青、霍去病,在沙漠上建立功勋,带领几十万士兵,在天下间纵横,怎么能在朝廷里做博士这样的文官呢?(博士类似于明清的大学士,文官)。(曹彰)扩展资料这段古文是裴松之引吴书(应该是韦昭等人的)注<三国志>时提到太史慈的遗言太史慈 (东汉末年名将)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东汉末年名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曾为救孔融而单骑突围向刘备求援。原为刘繇[yáo]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孙权统事后,因太史慈能制刘磐[pán],便将管理南方的要务委托给他。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说道:“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吴书》,《三国演义》为“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言讫而亡,年四十一岁。后世纪念太史慈墓位于江苏镇江市北固山中峰南麓,墓高1.7米,直径约3米,建于长6.7米、宽7.4米的石平台上,北面挡土墙长6.8米,高2米左右不等,墓前有高1.43米、宽约0.7米的大理石碑,上面刻着7个大字“东莱太史慈之墓”。太史慈墓早已不见,墓前原有碑,题为“孝子建昌都尉太史慈墓”,后来改题为“汉吴将子义太史公之墓”,原墓于1967年遭破坏。 [13]  1872年修筑城墙时发现,后屡次修治。抗战前,曾修葺一新,建国初,因塌山被埋没。现墓于1985年重建。原墓前有一块碑简要记述了他的生平事迹,已无存。《三国演义》第十五回“太史慈酣斗小霸王”描述了他的英勇善战。《三国志》中“太史慈传”对他作了详尽的记述。参考资料:-太史慈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