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771今日阅读:91今日分享:37

紫砂书、画陶刻的刀法浅谈

紫砂陶刻有独特的工艺技法,它的特点是以刀代笔。把书法、绘画以各种刀法技艺栩栩如生传神于紫砂陶上,使紫砂工艺与书画艺术结合,提高了它的实用、观赏和收藏价值。
方法/步骤
1

陶刻的工艺必须具备二个最基本的条件:一是书画功力:二是刀法技能。不少著名书画家在紫砂陶上尝试过自书、自画、自刻,然不懂刀法技巧,事半功倍。达不到装饰效果;同样仅懂刀法、不善书画,则更不能在紫砂陶上起到装饰作用。书画是陶刻的重要资源。追溯明清二代至今,影响深远的陶刻大师都具有深厚的书画功力,无论山水、花鸟、人物的表现手法、构图布局、书画气韵都为世人学习所称颂。所以,学习陶刻必须同步学习书法绘画。书画学库艺无止境,是陶刻者的一生学科。所以说,刀法与书画二者不可缺一。

3

紫砂陶刻常见刀法有:双刀直人法、单刀加刀法、三刀法(由双刀直人法和单刀加刀法演变而来)、沙地法、冲刀法等等。以点、线、面的表现形式刻出绢秀飘逸的神韵。深厚苍劲的金石味内涵装点于紫砂陶上,让人赏心悦目,倍受青睐。    双刀直入法:运用于各种书法镌刻,所谓直人即与执毛笔中锋相似,笔管垂直,此刀法比较严谨,无论正草隶篆、行草书体,均用此刀法。它的特点是外光内毛,每字需用捻管法刻绘完成,捻管操作惯用于双刀直入法的刻绘中。所以,要刻好书法,必须学好捻管操作,因为书法起笔、落笔、转折、行草书体连笔,都需捻管法一气呵成,它可以解决360度的刻刀走向,将书法中的苍劲、绢秀、流畅、洒脱的笔划忠实地表现出来,运刀时的指力、腕力控制、提按深浅、轻重,以及双刀与单刀的局部结合,在直线刻绘中,刀尖、刀尾可以交替并用,都是书法镌刻中应注意的细节。陶刻中经常出现尖薄、细弱、僵硬、呆板等现象,主要是没有处理好笔划线条,一是书法功底差,理解不够;二是捻管操作掌握欠佳。所以,陶刻工艺必须在长期的实践中探索领悟,将一幅书法完整地在紫砂陶上再现,方能增加陶刻艺术的感染力。

4

单刀法是陶刻中最常见的刀法,也是最易而又难度最大最深的刀法,此刀法一般应用于山水、花鸟、人物画的刻绘以及部分落款中。书法与绘画的镌刻有着根本的不同,书法适用双刀,而绘画f除竹叶、兰叶)一般以单刀为主,此刀法与毛笔的侧峰相似,特别是工笔与写意之间走刀,刀法表现空间宽、变化大,走刀时无论是顺刀、逆刀、提按起侧、轻重徐疾、进退顺逆、任意径行。如山水中的树木、山石、景点、人物及亭台等,全以单刀刻绘为主。特别是山石、峰峦刻划可分顿挫、深浅、轻重,线条转折及线与面的表现在一刀中完成,达到生动、简练、传神的效果。花鸟画题材广泛,刻绘时需注意线条的刚与柔、面与线的变化,起刀收笔不忘骨法用刀理念,老干与新枝的处理、花卉的特征、花瓣与叶的表现、鸟的动感及嘴、眼、羽毛的刻绘刀法都有不同的变化。要对生活认识不断领悟和加深,刀法刻技不断提高而无时不再变化。人物画刻绘所要注意二个方面。一是人体结构准确;二是背景构图安排适当,人物的形态、衣纹刻绘要简练、准确,运刀要潇洒脱落,谨防俗与匠气产生,刻刀表现衣纹时要注意线的变化,长线条中有曲,飘逸豪放不粗犷;短线中有厚重感,使人物的动态更加得体生动,避免刻线一样粗细单薄,缺少变化,索然无味。

5

沙地法是传统中的挑沙刻法,用刀尖紧密排列,有规律着沙而成,一般应用于阳刻底面,如图案、古钱币、印章等局部装饰。    冲刀法:此刀法常用于印章篆刻。近年来有不少篆刻家在紫砂陶上尝试,其刀法优点是金石味浓、粗犷厚重,由于工具、刻技不同,所以在紫砂陶上不能尽其应有的刻绘表现,如细部线面、物体象形难以刻划。所以此刀法只局限于古钱币、汉砖瓦、印章及部分篆体镌刻。    陶刻工艺辐射面较宽,涉及书法、花鸟、山水人物,必须长期不断地在生活中取得积累,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不断完善提升,形成自身的个性风格,即“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刀纵潜思,参与造化”,无论山水、花鸟、人物刻绘前要有腹稿,有助于下刀理念,有助于走刀的效果,更重要的落刀后能随机应变,刀刀相随,才能贯通一气。在走刀时提按起侧、提腕运指。把刻绘对象的精神气质、自然界的生机勃勃、生活中瞬间的动势抓住是意境刻绘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做到大胆落刀,细心收拾。一幅陶刻的作品欲达到耐看之目的,务必做到处处变化、处处统一,刀虽尽而意无穷,才能达到气韵生动的效果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