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106今日阅读:75今日分享:44

小时候的经历让我很难走出自我封闭(2)

杨老师:收到你的回信真的非常高兴,感觉人们是关心我的,都并非是我想象的那样。有一个问题想问老师。就是老是活在自己的思想里,整天的想自己的问题,有时候明明已经给自己找到了出路,过一会就又去想,我到是不强迫自己不去想,可是真的很累,感觉不好拔出来。总之必须给自己找点事做(做事也会一直想啊想的就是减轻了),感觉已经影响了我的正常生活,学习。关于改变思维模式的书或类似的书老师是否能推荐一下以帮助我更好的走出来。越多越好。或者说我应该倾向哪方面题材的阅读书籍进行阅读。非常感谢你的指点与教导,我一定要做真正的自己快乐的自己。这位朋友:你好!非常高兴看到你的转变,我也非常相信聪明与智慧的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充满幸福、愉悦和快乐的人的!在所有的人群中,每个人最关注、最关心的对象都是自己,所以女孩子每天出门之前都要把自己精心修饰和打扮一番,同样我每天要到自己的博客或信箱查看留言或来信,这些都是关注和关心自己的正常表现。你说“老是活在自己的思想里,整天的想自己的问题,有时候明明已经给自己找到了出路,过一会就又去想,我到是不强迫自己不去想,可是真的很累,感觉不好拔出来”这也是非常正常的心理表现。只要你不去刻意在意它,以坦然的心情接受它,以放松的心态对自己说“想就想吧,没什么大不了的!”也就是要以平常心来对待,不要把它看作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就像对待天气的变化一样——顺应自然,该做什么事就去做什么事,坚持把自己该做的事和能做的事做好。慢慢地你的心绪就会放松,久而久之,当你真正不把它当回事儿,真正把心绪放松之后,你“真的很累,感觉不好拔出来”的状况也就逐渐消失了。你让我推荐“改变思维模式的书”,这些方面的内容我所阅读的都比较零散,很多东西都是在自己实践的过程中所感悟的,所以让我确切的针对你的情况推荐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暂时给你推荐基本我了解的书,第一本是格林伯格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理智胜过情感:改变思维模式排除情绪障碍》;第二本是默里卡.帕德丝等人编著,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心灵导师:情绪管理全书》;第三本是由我编著,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挑战自我走向成功》。我编著的这本书目前手中没有现成的,只好把电子文档寄给你,希望你看完之后不要给别人散发。通过学习和自我调整,我相信你一定会成为一个落落大方,人见人爱的快乐宝贝的!杨老师:很高兴看到你的回信。非常感谢你向我推荐的书。更感激,感动你把自己的书推荐给我看,我一定遵守承诺。我虽然还没走出来,但是我会慢慢建立信心,想办法增强决心的。虽然现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很虚还有些害怕。不过我知道只要决心成功,失败就永远不会击垮我。我会给自己一段时间好好想想,多多学习自己该怎样做可以更好的改变。我知道改变的时间会很漫长。也许还会有一些问题向老师请教呢!杨老师:你好!真是很糟糕,我一会感觉问题很简单解开某个结就好(当然并不是豁然开朗,只是知道而已)一会又有好多问题,这些问题也许确实是问题吧,是自己困惑的东西。哎!真乱。我现在的问题是我都知道很多想法是在自我否定,那么既然知道就没有必要再向你说了,但还是想说点什么。我害怕是自己依赖心理太强了,我同学说过他认识的一个人对心理医生特依赖,老往医生那跑,而且已经很多年了,害怕自己也会那样。我姐姐也说我太依赖她了,好多问题半年前她告诉我答案现在又问,她说我这样很烦人。问题无法解决还是不行动的问题,可是理智的那个我很清楚很希望自己改变好转,但是内心的那个我她懒惰拒绝改变,我也试着放弃拒绝改变的想法不过效果不好,是自己不够认真?我从小到大几乎从来没有对什么事情认真过(明知道希望就在前方,但是一点信心一点动力都没有,再这样下去积极的宣言也不会起多大作用的)。我姐姐说我就算知道怎么做遇到事情还是会按老样子处理事情。不说这个了。上次跟你说过犯病的原因,其实问题在于我对那个男生对老师都喜欢。不正常的是对老师只要一提他心里就很难受(罪恶感?),跟父亲有关是吗?我已经试着去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作用不大。对我妈妈,我不知道怎么说,就是见到她又爱又有排斥心理她,是给我爱最多的人(见到她有时会观察自己对她的反映有没有不孝顺的想法,有没有偏激的想法。感觉自己真是有病),对于父亲,叫他老顽童,上初中几乎不和父母说一句话对他更是这样,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好象把他当自己兄弟似的对待,我觉得让他高兴的方法就是夸他给他买好东西,呵呵,这跟孩子一样的对待方法啊(当然也在思考同样的问题就是他对我现在的情况有什么影响,不喜欢自己这样想)。我只要爱他们就好了,可是为什么总是很复杂很矛盾?怎样才能让自己真真正正没有杂念的爱他们?没错我承认遇到问题是总是抱怨他们尤其是妈妈……,不过一直在调整。写到这里感觉自己真实没必要写这些,想到我姐说我“你没病就是老想自己有病”,想到我求助我姐姐会说我。为什么这么在乎别人的想法?又会想你会怎么想我。真是晕了。人真是矛盾——既想独立解决问题,又有超强的依赖心理。今天休息我去买书,希望找到出路。这位朋友:你好!我非常理解你矛盾的心情以及总想依赖他人解决矛盾,并带领自己走出困境的心理,当然也很乐意为你提供帮助并带领你走出心理困境。当然你也没有必要惧怕依赖上我而难以让自己独立的情形发生。你说“我一会感觉问题很简单解开某个结就好(当然并不是豁然开朗,只是知道而已)一会又有好多问题,……我现在的问题是我都知道很多想法是在自我否定,那么既然知道就没有必要再向你说了,但还是想说点什么”对于这一点你已经有了非常重要的发现,这就是“内心的那个我”!现实中的你马上就二十一岁了,内心的那个你还停留在3~7岁之间。你想一想3~7岁的孩子的心理和行为表现是什么样子的呢?依赖他人,总希望有人带着或陪着玩耍,不断地向他人提问,不愿意做的事情就拒绝去做等等。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这样一个孩子,当然这也是在我们没有能力认识和处理力所不能及的事情的时候,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这种方式就是拥有一段以自我为中心的岁月。这种停留其实就来源于大人们过多地说你童年“不好的事”以及对这些事的否定。所以就出现了“理智的那个我很清楚很希望自己改变好转,但是内心的那个我她懒惰拒绝改变,我也试着放弃拒绝改变的想法不过效果不好”的情况,你把理智的你看作是一个人,再把内心的那个你看作是一个3~7岁之间的小孩,理智的你要强行带领3~7岁之间的小孩去做他不愿意做的事,那么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当然是拒绝去做!作为大人的你怎么才能让小孩顺着你的意愿去做呢?给予关心、关爱,逗他开心,哄他高兴,那么他就会心甘情愿的跟着你走。怎么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并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让自己彻底静下心来,让我们的思绪渐渐地回到过去,回到我们的出生地,回到童年的日子,回到儿时的情景中,让我们慢慢接近、看清个人心中的那个小孩儿,明白孩子的状况与需求,倾听他内心的孤独和痛苦,善待这个受伤的小孩,用我们所有的爱去拥抱内心这个受伤的小孩,然后对这个小孩说,“我在这里,我没有走远。你对我很重要,你不孤单,我在这里陪着你,我爱你,你的快乐太重要了,你真聪明,感谢你有这么突出的智慧,你的创造力让我惊讶,犯错没关系,就算犯错你也是很可爱的,不必为了要让我爱你,陪你,就强迫自己把事情做的尽善尽美,你不必多解释,不管你说什么,或根本不说,我都会一直爱你。”从而释放压抑的情绪,疏导受阻的能量。每天都抽出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来寻找和关爱这个小孩,只要你不再对他强迫,不再对他压抑,履行自己的诺言:倾听他的诉说,给予他支持,使他慢慢平静。这样他就会心甘情愿得跟着你走,当然你的问题也就逐渐得到解决了。只要你经常关爱这个小孩,经常像我上面所说的那样对这个小孩讲,这样你自己爱自己的能量就会调动出来,当你有了足够的自爱的时候,你目前的一切问题也就随之化解了。另外,你说“犯病的原因,其实问题在于我对那个男生对老师都喜欢。不正常的是对老师的只要一提他心里就很难受(罪恶感?)跟父亲有关是吗?”喜欢老师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心理表现,这是因为一方面绝大多数人多比较喜欢成熟、稳重、优秀的异性,另一方面从你出生以来接触最多、影响最大的异性就是你的父亲,自然而然就会对父亲有一种崇拜感,这种崇拜感进一步发展就成了恋父情结,当然作为女孩子喜欢自己的父亲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再一方面由于你小时候的经历造成了性格孤僻、不爱交际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你向外沟通的机会减少了,所以在你生活的圈子里父亲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印刻在你的脑海之中,所以在恋父的基础之上转而喜欢自己的老师也是非常正常的。这种正常的对老师的喜欢何罪之有?对于这种恋父情结解决的方法也是非常简单的,只要你放开胆子、敞开心扉多出去闯闯,认识一些人,认识的人多了,自然这些人中间必定会有很优秀的异性会吸引你,这样渐渐的连你自己也会认为恋父情结的不真实性,进而就会逐渐的走出恋父和恋老师的世界而找到自己的真爱!对于你这样一个刚刚接触异性,而且也刚刚寻找自己情感的女孩子来讲,出现这样的心理我是非常理解的,这也不是什么无事找事,在这种情况之下求助既不是依赖心理的表现,也不是什么“在乎别人的想法”的体现。只要自己清楚明白了自己的心理,那么你的一切问题也就随风消失了!所以我很乐意与你交流探讨!杨老师:收到了你的回信很感谢你!我会努力的!非常感谢!现在是凌晨四点,刚刚看到你的信哭了,在看你到的信之前我做了心理测试,有强迫症,疑病倾向,焦虑,轻微抑郁(这个网站相对来说比较专业的)。后来看到你的信说到我心里了,确实那个我可能觉得很委屈所以我哭了。很高兴你百忙之中回信给我,你说的那个方法,我会坚持做的。这样我的强迫,疑病,焦虑,抑郁,钻牛角尖等等就会减轻甚至消失吧,就算是有也没关系,反正有自知力,早晚会克服的。不过我非常担心自己那颗卑微的心,有感觉低人一等的心理,如果这个心理不克服,以后遇到人以现在的思维模式肯定让人欺负,胆小怕事(也许是我太敏感了,太害怕被批评的结果,所以才会这样)。也许是还不会真正与人交往?还在学习中。反正一切就是停止否定自己,接纳自己,对吧?非常感谢老师你的指导,我会努力改变争取做快乐的成熟的独立的全新的自己,再次感谢你!这位朋友:你好!看到你在做心理测试,我想对此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你在学护士专业,肯定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在身体不爽情绪低落的时候看医学书籍,读到哪个临床症状都觉得自己与之相似;当我们在身体爽快情绪高涨的时候,看到哪个临床症状都觉得与自己无关。同样的道理,当我们在心理状态不好的情况之下,由于我们的心绪被负面的情景所控制,所以我们在做心理测试的时候很容易选择那些负面表现的题目,所以就很容易得出不适合于自己实际的判断。你对自己测试所得出的“有强迫症,疑病倾向,焦虑,轻微抑郁”的判断,我觉得就属于这种情况。你的问题的真实情况是:你小时候对自己身体及器官的正常探究被嘲笑或斥责之后,使你的情感向内发展,并有意或无意地压抑自己的情感,进而自我贬低和自我否定,最终出现了敏感多疑、紧张焦虑、郁闷忧烦等情绪表现。这种情况随着你自我认知的提高以及有意识的自我调节,一切问题也就随之解决了。从你“就算是有也没关系,反正有自知力,早晚会克服的”心态和行为表现来看,你目前已经迈出了大大的一步,有你的这种心态和行为表现,再加上我给你所介绍的方法,只要你坚持锻炼和提高自己,那么你的问题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得到彻底解决的!杨老师:我前天收到你的回信,没有马上回,因为我也搞不清楚自己,这两天我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也许你说的都对,正所谓旁观者清嘛。感觉自己很差劲怎么会看不清自己。其实还想唠叨很多不过,感觉也许是你教给我的方法还没作好所以才会这样?那个方法不太容易,是我太心急了吧。谢谢你一直以来对我的鼓励和支持。我会给自己一点时间去慢慢改变。会及时向你汇报的,希望你监督。杨老师:说过向你汇报情况请你监督的,打算没有很大的突破决不见你,这次来了,我只能说屡败屡战了因为要换一种方式对自己还真是很难啊,也许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我决定自己走走看不依赖别人时,心里就郁闷了,反正不是第一次了,所以一直从心理上让自己戒除这种感觉,因为我只想靠自己,也许是认知我还有很大一部分没有解决的结果?其实现在主要还是你教给我的方法还没有很好的做好,现在就算是放松也看不到那个自己,只看到重重障碍,我是不是又把自己逼急了,天天整个头皮都紧张,告诉自己放松放松一会又紧张了干脆不管它了。还有啊我看精神书上说抑郁过一次的人复发率非常高,有一点点担心啊。就到这里,祝你快乐健康!这位朋友:你好!我们活人重要的是拥有此时此刻,过去的已成为历史,它不能左右我们,将来还在途中,它也不能左由我们,那么决定我们的也就只有此时此刻,此时此刻的高兴、快乐我们就要及时地来享受。我们的祖先在最早创造“人”这个字的时候是按人的样子来书写的,人上面有脑袋,就用“口”来表示,有肩膀和身子,就用“大”来表示,有腿,就用两竖来表示,第一次使用“人”字的时候就是“大”字上面一个“口”以及“大”字下面两竖,这样就组成了当时的“人”字。后来在实践中发现有脑袋想得太多,妨碍我们获得幸福、愉悦和快乐,那么我们去了脑袋不去想以前和未来的事,“人”字就变成了“大”字下面两竖;在实践中人们发现由于我们欲望太多,为了满足这些欲望就要肩挑不少东西,这样活得太累,还是妨碍我们获得幸福、愉悦和快乐,这时再把肩膀给卸了,这时的“人”字就变成了“人”字下面两竖;人成了这样以后,由于东颠西逛,还是劳累,还还是妨碍我们获得幸福、愉悦和快乐,这时再把两条腿也给卸了,这就成了我们现在的“人”字。从“人”字的变迁,我们可以发现:生命的本质在于追求幸福、愉悦和快乐,幸福、愉悦和快乐的途径在于卸去那些影响不必要的身心负担。在这里我要说的是:能吃能睡是健康的表现,没心没肺是快乐的表现,能挣能花是幸福的表现。也就是说快乐不是拥有得多,而是计较得少,是享受“正拥有”。所以我非常欣赏你的“干脆不管它了”,只要你真正的把它放下了或者卸下了,那么你的一切也就顺当了;只要你的一切顺当了,那么幸福、愉悦和快乐也就时刻与你相拥了!佛家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在这里我要说:放下包袱,即刻快乐!我相信幸福、愉悦和快乐一定会紧跟着着你的!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