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768今日阅读:126今日分享:42

黄鱼疾病的防治

一、贝尼登虫病1.病原:病原是贝尼登虫,是一类单殖吸虫,虫体椭圆扁平,白色,长6~7毫米,肉眼可见。2.发病症状:虫体寄生在鱼体的嘴、眼、体表、鳍等部位,呈白色透明状,大小如芝麻粒,也有人称之为“白芝麻病”、“白蚁病”。虫体数量多时呈白斑状,该虫附着在鱼的皮肤上或鳞片下,摄取鱼体上皮细胞血球,造成鱼体创伤,病鱼体表黏液分泌过多,焦躁不安,不断狂游或摩擦网壁,以致鳞片脱落,引起感染。病鱼食欲减退,最后消瘦衰竭而死。死鱼体表破烂不堪、黏液增多、鳞片脱落,眼受损,鳍条残缺不全,鳃暗红,鱼体消瘦。把病鱼放在淡水中浸泡几分钟可见到虫体脱落。3.流行:9~11月为流行季节,在秋苗培育阶段,常与刺激隐核虫、锚首虫混合感染,加重病情,若不及时治疗,可在短时期内造成大批量死亡。4.防治方法:①最有效的方法是用淡水浸浴病鱼20~40分钟,分三次进行,每次浸浴10分钟左右。②用150~200ppm福尔马林药浴20~30分钟。③按鱼体重3~5%投喂红霉素药饵,连喂5天。④用30mg/L土霉素浸泡10分钟左右,一周后重复一次。  二、瓣体虫病1.病原:病原为石斑瓣体虫。在其身体中部略靠一边有一个卵圆性大核,前部及背部前缘有丛生纤毛。虫体能够借助纤毛的摆动在水中迅速游动。2.发病症状:瓣体虫寄生在鱼体表、鳍条、鳃丝上,使鱼体黏液分泌增多,鳃部贫血呈灰白色,鳃丝浮肿,粘有许多泥样污物,体表也有不规则白斑。食欲减退,摄食大为减少,患病鱼离群慢游,体色变浅,呼吸困难,很快因体质衰弱而大量死亡。3.流行:该病流行于4~6月份,水温25°C以上时为发病高峰期,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寄生虫疾病。主要危害晚春初夏培育出的全长20~50mm的小鱼苗。此病发病快,病程短,感染率和死亡率高,若不及时治疗,可造成大批量死亡,该病日死亡率可达10%以上。4.防治方法:①用200~250ppm的福尔马林海水溶液浸洗20分钟,浸洗时密度控制在25~35尾/L,并充气增氧。②以呋喃唑酮用淡水配成20mg/L的浓度,将病鱼浸洗3~5分钟。③以硫酸铜用海水配成2mg/L的浓度浸浴病鱼10~20分钟。④浸洗后在饵料中添加20~30%的抗菌素(如四环素、红霉素等)投喂5天至痊愈。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