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598今日阅读:138今日分享:33

狡辩其实是孩子被动地自我心理保护行为

没个人都希望自己能获得他人的肯定与赞赏,留给他人一个好印象,对于七八岁的孩子来说,也是一样。他们的期望,就是做“妈妈心中的好孩子”,但是七八岁的孩子正处于叛逆期,说话行事有时并不会考虑太多,因此错误总是无法避免的。犯错后,他们虽然知道自己做得不对,但却没有承认错误的勇气,不愿意承认事实,所以才“无理”地替自己狡辩,以维护自己的好形象。狡辩,也是七八岁孩子的一种下意识的、被动的自我保护行为。他们之所以爱狡辩,很多时候都是为了掩饰自己的错误,避免受到大人的批评与惩罚。就如故事中的小涛,他之所以爱狡辩,很多时候都是为了掩饰自己的错误,避免受到大人的批评与惩罚。狡辩,其实正是孩子明白是非对错、期望自我完善的一种非常态表现。如果一人家庭有充分的民主由氛围,而且家长爱讲道理,那么孩子很容易养成能言善辩、自作主张的习惯,自然也就容易变得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见事一意孤行,让父母经常陷入尴尬的境地。作为父母,要充分认识孩子成长的问题。学会狡辩,其实是孩子有独立思想的标志,说明他们有了在的思想,对事物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因此,对于孩子的狡辩,我们的任务不是简单的压制,和孩子较劲,而是要学会通过一定的方法给予引导,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错误。方法一:最大限度地宽容孩子对于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来说,正处于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犯一点错误是正常的。然而,在教育过程中,一些父母似乎并没有认识和关注到这一点,对孩子要求极其严格,容不得孩子有一点点错误。一旦发现孩子有错误行为时,常常不要求极其严格,容不得孩子有一点点错误。一旦发现孩子有错误言行时,常常不向缘由地大声呵斥、责骂,甚至大发雷霆。其实,这种做法不仅对孩子改正错误收效甚微,而且往往会适得其反。不要以为孩子狡辩,只有我们自己难受,其实,在很多时候他们心里也同样不舒服,他们有时也会因为被逼无奈才狡辩的。他们之所以会为自己的过错而辩解,也是为了避免大人的责罚,不得已而为之。因此,当我们发现孩子特别能“狡辩”时,先要冷静下来,耐心听一听孩子心中的想法,反思一下自己平时管教的方式是不是过于严格?孩子是不是很怕自己?如果孩子说出实情,自己是不是马上就要责罚他?如果孩子确认自己在承认错误之后,会得到父母的宽容,而不是严厉的责罚,他们狡辩的概率会大大降低。方法二:促进孩子的执行力不打不骂,跟七八岁的孩子讲道理,是值得提倡的教育方法,但是,有很多父母却感到这样做并没有什么作用,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仅仅只给孩子讲道理,却不让他们操作具体行为,当然无法起到应有的效果,这样做,之能事助长孩子的狡辩行为。方法三:提高孩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七八岁的孩子,因为受思维刻板和生活经验的局限,他们缺乏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无法理解做人做事需要一定的弹性和灵活性,因此,他们经常会使父母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从而达到为自己辩护的目的。方法四:父母双方保持教育的一致性许多父母认为,管孩子必须要一个“严”,一个“慈”;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只有这样“一严一慈”,“一软一硬”,相互配合,才能教育好孩子。因此,一旦孩子出现问题时,都是父亲先打骂,母亲来庇护;或者母亲先打骂,父母来庇护。其实,这话教育态度的不一致、不良的教育方式,也很容易培养孩子的狡辩行为。比如,当孩子犯了错误,我们要进行批评时,孩子就会以“爸爸让我这么干的”或者“妈妈没说我错”为托词狡辩。因此,我们要想彻底杜绝孩子狡辩的空间,大人在教育孩子时一定要同唱一支“歌”。如果爸爸要求严格,妈妈却偷偷地放松教育,做孩子的保护伞。那么孩子的规则世界就会变得混乱,无法弄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