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768今日阅读:126今日分享:42

选择“拙”还是“巧”

《读库》是我喜欢的书,有一期刊载了张宏杰的《笨拙与精明》,主要分析了曾国藩的“笨拙”精神,看完很受启发。曾国藩尚“拙”,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读书,靠得是笨劲儿,扎扎实实地去学,基础打得好。他说:读书立志,须以困勉之功。做事,从来不绕弯子,不走捷径,总是按照最笨拙、最踏实的方式去做。打仗靠的也是笨拙精神。曾国藩一生善打愚仗、笨仗,不善打巧仗。他打仗不求奇谋,踏踏实实,稳扎稳打。待人接物也是以诚为本,以拙为用。“纵人以巧诈来,我仍以浑含应之,以诚愚应之。久之,则人之意也消”。我这个人平常喜欢用巧劲儿,凡事讲究方法策略。学习、做事除了也下苦功之外很讲究方法、技巧。比如考试,我很重视学习的扎实,但是也在学习的方法和考试的技巧上下功夫,做研究。所以,学习了曾国藩,我颇感迷惑,是否自己不应该用巧,而是用拙呢?反复思量,终于有所悟。其实从中庸的角度来看就比较清楚了:既要用拙,也要用巧。拙的功夫是基础,不扎扎实实的下功夫,终究是无本之源,不能长久,所以用拙是必须的。但是巧也是重要的,可以更大化地发挥拙的效应,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比如足球比赛,一方面训练上要下扎实的功夫,另一方面讲究战术、找弱点也是很有效的。比如学习,扎实地打基础是根本,但是不讲究考试的技巧也不能获得更高的分数。毕竟对一般人来说,用拙难以到极致,所以只好用巧来补充了。如果用拙到了极致,巧确实也没有必要了。比如林丹和我打羽毛球,我有再高明的战术,恐怕也难以逃脱得零蛋的命运,因为他相当于拙到了极点了。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