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832今日阅读:167今日分享:16

怎样理解语言的隐含信息

浅谈语言的隐含信息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培养语感能力,必须加强语言因素的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就必须引导学生挖掘语言的隐含信息,领悟语言的内在蕴涵,探究其中丰富的表现力,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灵敏感觉。一般来说,表现力越强的语言,含义就越深刻,所负载的信息就越丰富。在平时教学中,我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一、于描写之中见形象。文学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常见手法之一,就是通过对人物语言的描绘来刻画人物的性格。“言为心声,”语言是人物思想品质、性格特点、心理活动的表现。人物的话不论其真假,总能或多或少地折射出人物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所以通过对精彩语言的分析、体味、感受,我们便可以把握人物语言的隐含信息:说话人的身份职业、社会地位、经历教养、生活习惯、精神状态。以及说话人的用意等。请看下例:翠翠在成长中的生命,觉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好像眼见到这个日子过去了,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沈从文《边城》)此时,翠翠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朦胧的爱情已注入她的情怀,她希望被人爱,也希望爱一个人,有所思而不知所以,有所待而无由得之。于是就有了下文的“胡思乱想”:坐船下桃园县出洞庭,出走后爷爷寻不见的情景等。透过字面,从中可以体味到这些想象所隐含的内容。二、于空白处谈本质空白,是文学艺术创作中常常使用的笔法。常见的形式有虚笔、无言、休止、停顿、省略、残缺等。这些空白是由作品中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结构造成的。只有在写实的基础上,字斟句酌,联系前前后后的语言环境,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才能品味其韵味,领悟其意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此时无声胜有声”,可见其艺术魅力。请看下例:(1)当鲁四老爷听到祥林嫂被劫时,立即勃然大怒,说:“可恶!然而……”(鲁迅《祝福》)(2)舍南舍北皆春水,但是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例(1)一个简洁的叹号,一个省略号,潜在的内涵也十分丰富。封建礼教规定祥林嫂不能再嫁,然而,封建卫道士又有权处置祥林嫂,可见封建礼教的罪恶,封建制度的残酷无情。例(2)诗人起笔虚写客至,着意环境烘托。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群鸥相伴。但言外之意溢于字间:环境虽美丽,群鸥虽可爱,怎敌得过来访者?怎消得了主人寂寞之情?此处已为下文表达喜客之情作了铺垫。领联紧承首联,写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主人喜出望外,“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后不仅言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迎客之意。虚中有实,以虚带实。三、于象征之间究旨意象征,是文学创作的一种技巧。他借助于对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的描写表现一定的事物和意义,它可使作者的思想感情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它具有一定的比喻性,又比一般的比喻内涵更深广,更有概括性。高尔基说:“在象征下面,可以巧妙地把讽刺和大胆的言语掩盖起来,在象征中可以注入很大的思想内容。”要准确把握作品的象征意义,就必须抓准象征下面的隐含信息。如矛盾的《白杨礼赞》,对象征物白杨的伟岸、正直和挺立着意刻画,大加赞赏,我们从中可以感悟到作品对象征者北方抗日军民的赞颂。白杨树的精神就是北方抗日军民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这里隐含着作者对生活的评价。抓住这些内涵,也就把握了作品创作意图,作品的主旨也就清晰可见。再如舒婷的《致橡树》,用橡树和木棉树来象征两个平等自由、互敬互爱的青年爱侣,诗中不仅流露着爱的情思,还透视出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和争取妇女解放的呼声。抓住这些信息,对作者作品中的思绪、心态及哲学思考,就会有深刻的感悟。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