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680今日阅读:145今日分享:43

爷爷奶奶们怎么引导3岁前儿童与小伙伴们玩耍?

3岁前儿童默认是学龄前的孩子,这一类孩子一般是由奶奶们、爷爷们、妈妈们或是姥爷姥姥们带着长大的。有些孩子给人的印象非常好,有些则是非常不好,这就需要陪伴者们要不断的引导与选择。
工具/原料
1

3岁前

2

玩耍法

方法/步骤
1

在溜娃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类型的陪伴者,他们基本人群为:1.奶奶们;2.爷爷们;3.姥姥们;4.姥爷们;5.保姆们;6.邻居们等。

2

带娃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里默认表现为如下几种现象:1.去安静地带,只有娃与陪伴者;2.去热闹地带,娃与小伙们一起玩耍;3.去有教育的地带,大人与孩子都能学习与影响的场所等。

3

不同的场景带出来的孩子,自然会有不同的反应;这里可以表现为如下几种:1.孩子非常活动,喜欢人多的地方;2.孩子怕生且胆小,不喜欢去人群多的领域;3.孩子随陪伴者,不会自行玩耍与互动等。

4

带娃溜娃的过程中,会看到妈妈带大的孩子与奶奶们带大的孩子会出现两种情况;妈妈们带的基本表现为:1.礼貌;2.文明;3.小主见;4.有次序;5.穿着时尚且干净利索等。老人们带的宝娃表现为:1.有强势的;2.有胆小怕生的;3.有不愿意互动的;4.衣着搭配混乱;5.说话口齿不利索等现象。这里并非全部这样的情况,不过基本达到70%左右类似情况出现。也有很多宝妈们带的孩子也与奶奶们带孩子是一样的状态,这里多数原因在于:1.父母自身形象不注重;2.陪伴孩子的家人生活习惯不讲究;3.日常说话与行事风格不稳定等。

5

家庭、父母、陪伴者是孩子第一任校园+老师,他们的人生或是习惯很大程度上由此而生。带娃出门或是在一起玩耍时,就能直接表现出来。有的家长特别护短,有些则是特别不用心,孩子掉坑里、摔倒、走远、与小伙伴冲突、打架等还在玩手机、聊天、做别的事等。陪伴则是一种责任,出去玩则是引导与提示的互动:1.自己交朋友同时引导孩子们交朋友;2.自己会分享同时引导孩子们分享;3.自己会做人做事也要引导孩子们会做人做事;4.自己会说话或会表现,也要适当引导孩子们口齿清晰表达正确等。

6

孩子是一张白纸,怎么引导怎么说辞会对他们的意识有所改革;特别是有一些孩子喜欢动手打人、抢东西、不愿意分享,多从家长与家庭里找。家庭里的日常状态:1.吃饭,一起动手,可以分享可以帮助;2.做事,可以参与,可以互动也需要分配任务;3.说话,多说多引导,家长们尽量做到口齿清晰表达准确;4.故事 ,不会说的可以听故事或看故事图案去表达等。

注意事项
1

玩耍技巧

2

引导方式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