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12今日阅读:22今日分享:22

妈妈怎样镜映孩子

在孩子的家庭养育中,妈妈承担了镜映孩子的重要职责,对孩子一生的自信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那么妈妈应该怎样镜映孩子呢?
方法/步骤
1

当孩子在探索世界、尝试一件自己开心得意的事情,做成后觉得自己很棒、很出色、很了不起时,自己知道,但还不能确信,叫妈妈来看,他/她做到了时,妈妈这时要承担一面镜子的作用,及时恰当的对孩子的所作所为给予响应,让孩子内心里有确定感,然后在孩子的人格结构上自信就会萌芽,如果妈妈是一个健康人格的妈妈,在互动中总是这样跟孩子互动、相处,孩子就会充满了自信,如果妈妈的回应不及时,不能充当这面镜子,孩子就不能确定,孩子做到了,妈妈也看到了,才能真正变成他的能力,如果妈妈非但看不到,还在孩子觉得很了不起时,挖苦打击讥笑孩子,孩子有能力也发挥不出来,也没有动力在学业和工作上做得更加精进,因为他根本不觉得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如果更为不幸,遇到有人格障碍和精神分裂的妈妈,孩子在自信方面一定有问题,做什么事都没有活力,没有意义,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挫折没有能力去应对,挫折、不良刺激多了,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特别是在孩子的青春期,如果母亲强势,没有顺利渡过儿童时期的第一逆反期,到了青春期后,有了更强烈的独立需要的孩子,在妈妈的过度限制下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2

如果妈妈打着对孩子的爱的幌子,对孩子加以控制,限制孩子的自由,和孩子的关系过度粘连,孩子就会不舒服,但又不知道为什么,就会想办法逃离,出现早恋、网瘾等问题,所以妈妈在孩子三岁以后,要渐渐放手,向后退,给孩子一个自由的成长的空间;

4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心理学就是一门育儿学,所以要想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母亲要不断地进行心理成长,完善自己的人格,一个父母对孩子好与不好不重要,对孩子做了什么也不重要,关键是看父母是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对孩子来说,关系孩子健康的主要因素是母婴关系,所以妈妈在孩子的一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5

在孩子六个月以前,妈妈要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需要,让孩子感受到这个世界是安全的、同整的,自己是全能的,如果这时的妈妈不顾孩子的感受,当孩子因为不舒服而哭泣、焦躁时,妈妈觉得烦躁、觉得孩子不听话而故意冷落孩子,不按时给孩子喂奶、安抚,孩子就会失去安全感、全能感,在他心里感受到的就不是好妈妈,而是坏妈妈,时间长了,当他慢慢将自己和妈妈分离开后,当得不到妈妈的及时响应和肯定时,或者当妈妈的爱是有条件的,只有听话才配得到妈妈的爱时,孩子就会缺乏安全感,通过妈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定自己是否是好孩子,如果妈妈的反应不是肯定的,就会觉得自己不是好孩子,从而没有足够的自信和活力;

6

当孩子随着自己的成长,能力越来越强后,妈妈就要向后退,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的空间,让孩子顺利完成自己的人生使命,妈妈和孩子分离得越彻底,孩子将来的空间就越大,人生的成就就越大,幸福感就越强;

7

当孩子在第一逆反期时,如果妈妈意识不到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正常表现,而是觉得孩子现在大了,不听自己的话了,进而想尽办法对孩子进行批评、控制,让他变得听话,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和结果发展,孩子会觉得很不舒服,如果母亲很强势,他又无力反抗,他会将这种愤怒压抑,人就没有了活力,同时因为没有自信,内心有过多的空洞,孩子会用另外的方式去寻求满足,以便增强自己的自信,譬如表现在无休止地要买玩具、买名牌衣服或鞋子,以为借助这些外在的物质上的丰富,能比得过其他同学,从而获得内心上的安宁和满足,这是一种自信心严重缺乏的表现,当孩子出现这些问题时,妈妈要关照到孩子,问他想要这些东西时内心的感受以及得到这些东西后内心怎样舒服,而不是简单地阻止孩子去买这些东西,或者无条件地满足这些要求,这都是没有作用的;

8

如果孩子不幸有了心理上的困惑或者发展成了心理障碍,妈妈也要作为孩子的一面镜子,让他能感受到内心的困顿,如果孩子抑郁了,还不能确定,这时的妈妈还不能帮助孩子消化情绪,做他精神上的后盾,为他托底,甚至也觉得孩子不正常,应该怎样怎样,那孩子会越来越严重,很多孩子智商一流,但母亲从来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只要孩子学习,学习,学习,好象学习是唯一的事情,考了99分,都还要质问为什么丢了一分,有的孩子在被要求不断地参加学习辅导,被压得透不过气来,孩子会觉得学习、生活没有意义,没有母亲的肯定、鼓励和赞赏,孩子就没有加油续航的动力,甚至影响孩子的终身发展。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