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961今日阅读:99今日分享:20

登山需要克服什么

坚强的心理素质是从事登山运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否去登山,能否能登山,往往取决于人的心理,而非生理(特殊体质除外)。只有当自己有愿望去登山并有信心克服登山中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的时候,才会有关于登山的思考与行动。登山者普遍存在这样几种心理:
方法/步骤
1

无意识  这种心理状态主要针对刚入行的人和登山已经麻木的人。刚入行的人有极少一部分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他们不能识别危险,行动冒险、盲目。而对登山麻木的这部分人,一般有丰富的登山经历,但对于曾经熟知的风险和有成套化解方法的风险麻木不仁。熟视无睹。所以,高山向导如不注意调整心态,可能会成为麻木登山者而变成高山活动的高危人群。无意识状态是很危险的,在登山中必须规避。

2

恐惧  在登山中,对未知的恐惧表现对高山环境、登山技术、登山知识、自身身体状况等多方面的不了解。因为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不能预知未来的危险,所以会产生恐惧,导致你浮想联翩,对未知的恐惧油然而生。但如果对气象知识有所了解,通过风向、风力大小、季节情况等因素可以大致对其作出判断,你便会知道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应该如何应对。  对于己知的恐惧往往是那些头脑敏锐、攀登经历丰富的人。他们能预知大多数事情的后果,由于恐惧是把“双刃剑”,这些预知在一定程度上变成思想包袱,阻碍了前进的步伐。对于不能接受的可预知的后果,有时也会让经历丰富的攀登者感到恐惧。  所以,要加强对高山环境、气候和个人状况的了解,加强登山知识学习和技能的训练,尽可能做到“知己知彼

3

知进退  登山的最高境界就是知道什么时候该搏,什么时候该撤退。但对于所有登山者来讲,知进、知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事登山运动初期,登山者想的是如何让自己坚持下去,坚持比放弃要困难;有了一段经历后,则想的是什么时候可以放弃,此时放弃比坚持要困难。坚持与放弃就像跷跷板,哪一头重了都对攀登不利,登山者要在这二者和自己的承受能力之间找到平衡点,该进则进,该退则退,不是良机,也不犯错误。

4

压力  这来源于自己的内心,试问一下自己,你登山的压力是什么?勇敢面对自己找出这样压力,去化解,不要让这样压力让你心神不宁、寝食难安,尝试让自己从准备登山那天就开始期待,到背起行囊就开始兴奋,享受登山者中的每一步,不管到哪个高度,都淡然的面对。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