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393今日阅读:47今日分享:26

教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凸现人文性

语文的人文性实际上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把社会的主流价值内化为学生个人的价值观的教育问题。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凸现人文性,有利于实现学生的自我存在与社会存在的和谐统一,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步骤/方法
1

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外的人文内涵。 语文教材中的有些文章是具体地或概括地叙述典型事件,有些则是生动地描写景物,有些则是准确地塑造人物形象,有些则是清晰地说明道理,所有的文章都表达了一定的思想感情,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凸显人文性,并通过适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学生就能在感知理解课文文化内涵的同时,滋养自身的人文素质。

2

在朗读中激活学生情感体验 兴趣是认识和情感发展的驱动器。人文主义精神的培养依赖于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来发展自我,而不是教师单方面的教育。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的情感与内心去触摸、碰撞作者的情感与内心世界,从而获得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在情感体验中,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净化与升华。

3

语文教学必须走进学生生活。 有言道:“于无字处读书,与有识者处事”。所谓“无字书”,就是生活,就是大自然,就是大社会,就是众生百态。  语文教学,需要依托语言文字进行,主要跟有字之书——教科书打交道。然而,汉字是一种表意(含表物、表事)文字,仅从理解和掌握语言文字角度去看,我们也必须将生活中的事物情境引进教学过程,以作为感性支撑。  如何读无字之书,有众多途径,众多形式。可以游公园、逛园林,荡一叶扁舟,赏满湖春色;可以穿街市,走商场、看车水马龙,听人声喧嚷;可以到郊外溪边,燃篝火,搞野炊,历练生存能力;可以到居委社区,扫楼道,种花草,培养公共道德;可以访古迹,交名人,知中华人杰,感炎黄灵气……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 具体组织这些活动时,要作精心设计,合理匹配,力图做到将活动与理解、感悟语言文字结合起来,与延伸、拓展文本教材的时空背景结合起来,与积淀学生的人生经历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结合起来,与训练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结合起来,与增强学生生态意识、提高生态道德结合起来,使每一项活动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都真正成为一种文化而融入学生的言语世界,又内化到学生的身心结构中。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