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145今日阅读:145今日分享:43

给三本同学的一封建议信

也许你想我一样,因为各种的原因因为高考而进入了一间三本。我本身很讨厌高中的语文,其他各科都不是很理想。希望可以考研或者出国等等也能更好的继续自己的人生。但是你进来以后会发现学校的情况很糟糕。跟你预想的差很远。你会怀疑你所在的学校能不能给你所需的平台来飞跃。其实我们有很多成功的先例,但是就如网络可以有很多好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好的地方。大家都不愿意冲到前面告诉大家。我当年找前辈找的很辛苦,我不想你们再辛苦了。下面都是想到什么说什么,很乱,见笑了本来想着设个回复专区,来详细解答下童鞋们的问题。发现忘了占沙发...在主楼又很难分格开,我还是决定把我觉得值得回应的逐渐再加到原文中去。我觉得1,方便后来搜索看到的同学。2,需要看的同学应该会反复看所以排版还是清爽点,不然看不下去...囧关于考研考研我不太清楚,但是我知道两点1,因为我的父母是招收研究生的导师,所以我知道你除了成绩,关系也很重要。这个是全球都一样,不要嗤之以鼻2,就我们学校来说,考取到了校本部的研究生或者是我们省前三的学校都有先例。不过每个学校只有一两个。我这里就不具体说了,我在这里说说美国申请。关于其他国家当时我了解了澳洲,英国,加拿大和美国。考虑到了澳洲对211学校的特殊照顾,加拿大对GPA的特别关注和他们的教学系统以及英联邦国家研究生的学制。我更加坚定了我只申请美国这个更综合考虑你的国家。关于标准化考试的“硬件”首先,关于学习英文的方法。大家可以去各个学习的版块去看。不必想着说因为自己是三本所以要什么特别的学习方法。大家都是同一个起跑线。当你来到美申版的时候,在申请旺季会有很多的求定位贴,在GT那冷冰冰的数字下面其实有这多少的汗水很艰辛。有些人很不厚道的轻描淡写炫耀着自己的高分数。不要和这些从来都是学校的尖子比较。 请移步到GRE版,托福版,多少人在那里努力着,背着砖头的单词书,看着253道作文题,听着能让人半路睡着的听力。如果你还年轻(其实我也不老..)看完这篇文章就去准备GT吧,投入到这场战争里面。做好4年的规划。不是说你的大学生活就一定要枯燥死命的埋在书里面。你可以玩魔兽,你可以谈恋爱,但是你如果要申请,请把你的计划做好。(还是不要谈了..唉)请各位同学注意了,GT&GPA这些是你唯一可以和别人竞争的“硬”数据。 能多高就考多高,不要听别人说多少分就够了。有人说科研经历分享分享。你觉得在三本这个老师不是老头子就是刚毕业的学校能有什么科研。在这些教学设施硬件严重不足的地方能有什么科研? 当然,如果你和家里人学的专业有联系可以帮你一把可以很好的丰富你的resume. 但是三本这个学校的性质注定了你的主打学校所看重的重点不一定到科研。我是工科的不太明白文科或者经济那些东西,所以我没有科研条件不代表你没有。还是那句老话。有机会就参加。关于文书等“软件”谈谈文书。 PS, RESUME,RL,全部一手包办。我是三本,我没那些很早有机会进实验室的人那样有什么东西可以写。我甚至不知道我的文书起了什么作用。我不知道我的文书是扣分了还是加分了。我没有像有些牛人那样改了又改,但是我可以说文书里面的每一个字都是我打的。都是自己的经历。自你永远不知道committee看中你什么,所以只要写好你自己就行了,这也是为什么不要用中介的原因之我的情况简单汇报一下我的情况吧,因为是学工科的,所以GPA不是很高(其实学工科的GPA也可以很高),官方成绩单给的是78.9。很多学校给的底线都是3.0,不要费神去算 他,学校有英文的成绩单就不需要自己再去理会。底线大概就是平均分80,越高越好。托福,我是在一战GRE以后考的,R25+L29+S23+W21。我作文比较差。GRE第一次390+710+3.0.第二次510+790+3.0。还是作文很差 (很平白的描述,但是这几个数字是我申请里努力换来的最大成就。我能很自豪的说,我是经过努力很不容易换来的结果,如果你说我考的普普通通我TMD和你急)推荐信是找学校的老师写的。(我觉得没啥用)所有材料自己弄,申了15所学校。因为申的是MS,所以不期待奖。随便说两所rej@clarkson NCSU, IIT, CornellAD@ UMM,USC , BUFFALO, WVU,CLEMSON, MST,UK,csuohio关于XX大学XX学院三本里,我们有拿到offer的,有拿到AD的。我们不像某些人所说的挂这本部的名字去骗学校。我们都是写着清楚的名字XX大学XX学院。所以,你也可以不用疑惑自己应该用什么学校的名字去申请了吧?有人说老美分不清楚,的确有这样的事情。 曾经在论坛就有人争执XX学院的一个人MIT的AD。我不排除有这样的学校,有这样的人。也有可能我是其中的漏洞的受益者,我不知道。但是当年我走出第一步的时候我是挨着一间一间大学发email问他们关于XX大学和XX大学XX学院如何区别看到,我还明确指出了XX大学XX学院是independent招生,同时录取分数是比XX大学低。最经常收到的回复是: 我不觉得他们有什么不同。有些人看到你录到了和他们差不多的学校甚至好的学校会心怀不甘。他们会觉得三本录的好就是骗了学校。这是正常的,在周围一堆烂人中间他们能找到你是不可能的。想想你不是也看不起你周围的同学吗?当然也有嫉妒心在里面。不要怪他们,这就是网络。当然也有学校很看不起三本,甚至是二本,他们只录211。除非你很牛,但是那些学校又很无解的是那种“如果你很牛就根本不考虑的学校”。 例如POLY。还有一种情况,有些学校无法确认你的学校是中国教育部认证的学校。我不知道他们的过程。他们发信说要求更多的信息来确认。我申请的学校只有一所tier3的学校拖了N久才告诉我,所以直接withdraw。如何应对我也不清楚,如果有哪位同学成功了欢迎在下面跟贴。 无论如何,避开这些学校或许更省心。有些学校要求WES认证, 我自己做了但是没去用。 具体信息大家可以在论坛搜索。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学校在论坛上有人说要有人说不要。这东西首先看系里面的要求,然后可能是他们学校的师兄姐们有先例,所以如果需要的学校而你又很想申就去做吧。(Florida很多学校都要) 关于心态1,无可置疑,和在坛子里很多牛人比我们怎么努力还是够不着他们。每个人的都有自己的人生。 他读他的全奖IVY,你读你的自费AD,你家里有钱供你读书不是罪,现在这局势有点钱在大城市买间厕所还不如读书充实自己呢。认清你的资本,想想你从中国,这个最看不起三本,飞跃到美国,排名前100的学校。知足了。以我为例。第一所录取我的学校是所比较差的学校(忘了是tier4还是3)。因为没有前人的参照,我当时很兴奋可以有书读。我进了这学校上一届的Q群,居然找到了同专业的我们学校本部(二本)的一个学生。一问硬件,都比我差一截... 当我收到更好学校的录取时,我在的Q群里发现,连个二本都相当稀少了,我在的省的前3名的学校的学生就有好几个。 我不知道如果他们知道我是三本会不会觉得掉价。但是反过来你会觉得通过他们,你已经脱离了原来的世界,飞跃了几个层次。 回想一下,你会发现,原来你也很厉害。2,申请中,记住要主动。每天在论坛都有很多人骂学校,说材料寄了几个月都不审理。发email 不回。 请问你开过贵口打过电话过去吗?skype那小小几欧你给不起还是你不好意思开口问啊?当初我寄材料2个星期(DHL)以后每个学校逐个打电话直到全部确认了材料到齐under review。 你能做到吗?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