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453今日阅读:186今日分享:38

施草堂膏滋熬制过程中的那些工艺

开一料膏方需要24小时浸渍,3道提取,4次浓缩,48小时化胶,武火3次熬,文火收成膏,经过选、制、洗、泡、煎、秘、滤、收等8道繁琐工序,大约需要7天左右时间,传统繁杂的工艺,匠心之作,称之为养生品里的工艺品实至名归。
方法/步骤
1

高超的防腐工艺。古时没有冰箱冷冻,没有防腐剂,人们是如何做到开一料膏方保存比较长的时间慢慢食用的呢?通过现代科技我们知道,细菌生长环境的三要素是“水、空气、营养”,少任何一要素都不会发生腐烂变质。所以,我们很多农副产品都要晾晒、扎紧,这一目的就是为了隔绝空气和水。 在膏滋制作中,我们的祖先有一个非常典型的经验——用蜂蜜蜜炼对防腐有妙用。将温度烧到140度左右,颜色变成金黄色,蜂蜜炼成很多的“鱼籽泡”,呈现一块块不规则的格子,中医行话叫“打格子”。达到这种程度的蜂蜜能防腐。 从现在科学角度分析,蜂蜜里的果糖、葡萄糖、水,组成了复合糖,当中有个水分子。当温度到达一定程度后,果糖与葡萄糖组成的复合糖的分子链被打破,成了单糖,就这样后面就单糖就不会重新吸水结晶,中医叫做“翻沙”。蜜炼好的蜂蜜最终与原料提取的汤汁熬制,最后形成膏滋,因为蜜炼好的蜂蜜分布均匀在膏滋中,不再吸收空气中水分,所以就起到了很好的防腐作用。

2

极致煎煮提取,十碗汤汁出一勺膏滋。膏滋通过反复煎煮提取,把材料中的有效成分几乎全部提取出来,变成精微物质,分子量极小,不需要胃来进行“粗加工”,小肠就可以直接吸收。所以,十碗汤汁出一勺膏滋的道理就是这样的。 无杂质,提取药材精华浓缩,这是熬制膏滋的核心。膏滋将提取工艺用到了极致这跟其他剂型有本质区别。材料最少经过3道提取,怎么提取呢?就是用大量的水,水要宽,要充足,经过煎煮;每次煎煮后要过滤,过滤必须要用100目以上的筛子过滤(100目是指滤筛眼的大小,这个大小相当于我们吃的最精细的面粉的大小);过滤好的汤汁要经过一道工艺——6小时沉降,也叫静置,沉降后下面的一些杂质、胶类、组合糖类的物质统统不要。如此再将初次提取的药汁进行二次、三次提取,每次提取都要沉降、去渣,在提取过程中还有一个核心环节——打浮,我们都有这种经验,熬汤时锅边都有一些泡沫浮在上面,干了会成皮,粘在锅上,要用漏勺不停打浮,去掉这些杂质。提取好后再进行浓缩,尽量减少水分,到合适的浓度方可成为提取的无杂质的、干净的药物精华,最后与蜂蜜蜜炼,通过阿胶等收膏。

3

熬膏收膏浓缩精华。 材料的浓度、剂量等直接决定膏滋的效果。膏滋把材料的精华进行反复浓缩,炼制目的就是为了让膏滋的浓度达到最大、最高,最终通过调服达到非常好的效果。我们生活中,都有熬粥的经历,好的粥就是稀稠合适,水成了胶质状,米粒分布均匀,放上一整天也不会汤一层,米一层。不好的稀饭就是冷却后,上面是一层汤,下面全是米。膏滋最终能够成膏滋除了防腐工艺和提取工艺外,还有很核心的就是熬制过程中对火候的把握与掌控。因为膏方材料种类繁多,特性不一,比熬一锅粥自然复杂上百倍。要做一料颜色透亮,均匀的膏滋并非易事,要想清澈透亮,就要将各种药物精华分散,互相结合,充分混合,才能清凉,透彻,这就是火候,这就是功夫的问题。什么时候加料,什么时候起锅,什么时候收膏等等,这些都要靠几十年的经验,靠肉眼去看,观察。如果把握不好就会散膏,不成形,有团状物,或者分层明显,药物与蜂蜜分层。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