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750今日阅读:11今日分享:15

探讨豫剧打击乐

探讨豫剧打击乐 戏曲打击乐是幕后工作者。打击乐虽不像演员走上前台那样出彩,但打击乐同样重要。 常言道:“三分的唱家,七分的场面”。只有好素质的乐队,才能烘托出演员的精彩。而打击乐是乐队的灵魂,如同建筑物的坚固构架,旋乐则是殷实填充物。打击乐同样有血有肉、充满灵性、变化无穷。打击乐亦是一门高深的科学、是一项宏伟的工程。 打击乐没有音高,只有强弱。通俗些讲,怎样使充满噪音的打击乐成就一部戏曲精品,这值得广大同仁们的共同探讨。 豫剧起初称“梆子戏”或“河南梆子”,以“祥符调”为基础,逐渐发展了“豫东调、豫西调、沙河调“等,其中打击乐在里面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打击乐在早些年是师傅以口传身教的方式传艺授徒,演员和伴奏员多是出自贫穷家庭自幼学艺,文化程度普遍低下,演出都在各个乡村,观众皆为最底层的农民,所以很难闯出去。 豫剧大师陈素贞与剧作家丈夫樊粹亭一起,于1937年进京拜访了京剧大师梅兰芳,专心研修了身段功,后跟梅先生高徒汉剧表演艺术家陈佰华学习了名戏”宇宙锋“。陈素贞先生为豫剧改革开辟了先河。陈先生后扎根开封,经过多年的努力与探索,创造出了豫剧”祥符调“。 陈素贞大师的鼓师是陈克玉先生。陈克玉技艺精湛、功力深厚,深得陈素贞的褒奖与赞誉。因为演员们吸取了其他派别的东西,所以对打击乐的要求也高了,从而陈克玉亦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与创新,逐渐形成了”祥符调“的独特打法,并广为接受与推崇。陈克玉先生有二徒:荆国华和李保全。李保全传于李献民。:“祥符调”打法代代相传,为豫剧打击乐和豫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豫剧从一个地方戏发展到现在,已经迈出河南,步入全国,甚至走向了世界,这与作剧、作曲、编导、演员、舞美等职员的辛勤劳动分不开,打击乐同样功不可没! 谈到打击乐的继承和发展,一定要讲到豫剧“祥符调”鼓师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李献民”先生。李先生五岁学艺,几十年如一日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呕心沥血,在熟练掌握“祥符调”打法的基础上,借鉴昆曲、京剧、河北梆子等剧种的特色与精华,巧妙地运用到豫剧打击乐当中,既保持了豫剧的传统风味,又进行了全方位的创新和改革,真正展现了规模化、套子化、规范化,使传统与革新真正实现了无缝对接,对豫剧打击乐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檀板三片打出七情六欲,凤凰双枝调动千军万马’。李献民先生根植“祥符调”陈门,如今独创一派——李派。克服了传统上伴奏千篇一律,鼓键打音符,甚至打音符的一倍、两倍的弊病,深谙 “轻重快慢阴阳绝”的打击乐要诀,科学运用各种技法,打剧情、打人物、打内涵,使豫剧打击乐攀升到了一个又一个高峰!李先生虽退休数载年岁已高,但至今仍孜孜不倦、默默耕耘、潜心探究,不图功利、诲人育人、无私奉献,为豫剧打击乐事业的传承和发展一直忘我不懈地奋战!... ... 两袖清风 2014年1月25日于郑州随笔
推荐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