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语言展示
当前在线:414今日阅读:126今日分享:42

育儿可以用的“游戏”心理疗法

认知疗法在改变孩子方面是有效的,但是认知疗法也有盲区。有的时候去和孩子讲道理的效果不好:比如孩子不爱和小朋友玩儿,怎么说他也不肯去一起玩儿;和孩子说过好多次“被批评”没什么,但一被老师批评就哭;和孩子说过要认真听讲,但是上了课又开始说话......有时讲道理的效果的确可能不好,此时可以用“体验”的方法,这基于心理学行为主义疗法的原理。参考:行为主义疗法原理在家庭教育中的应… 。而游戏就是一种很好的让孩子通过“体验”来学习改变的媒介。因为孩子对游戏这种形式通常是喜欢的,游戏也容易吸引着孩子去参与。当你觉得讲道理效果不好的时候可以试试,尤其对一二年级以下的小朋友常常有些效果。一、通过游戏让孩子学会和小朋友玩儿现在由于各种原因,两三岁的小孩子不会、不爱和小朋友玩儿的情况越来越多了。父母也很着急,但是劝说孩子,给孩子讲道理,教给孩子应该如何和小朋友交往,效果却往往不好。此时游戏是一种很好的媒介。通过带领孩子和小朋友一起做各种好玩的游戏,可以让孩子体验交往的乐趣,消除对交往的莫名害怕,也自然地学会交往的方法。而且游戏的吸引力较大,家长不需要花太大的力气,孩子就愿意去参与,在玩儿中不知不觉就学会了交往。参考:如何让孩子爱上“和小朋友玩”二、设计游戏提高承受能力孩子基本都是天生要强的,所以一开始大部分受不了批评。所以,我也设计了一个批评的游戏,在游戏中让孩子体会被批评是一件没什么了不起的事情,逐渐地就能承受了。我女儿小时候是经不住批评的,说她几句就要掉泪,或者比较烦躁、生气。我们除了告诉她被批评没什么之外,还模拟一下批评的情境,让她体验一下批评确实是没什么大不了的。我设计了一个一起互相批评的游戏:女儿可以来批评我们,我和妈妈也可以互相批评,体验一下会怎么样。有段时间我们就经常玩这样的游戏,她也掐着腰和我们互相批评,嘻嘻哈哈的。逐渐地孩子就体会到,被批评确实不算什么。这就是心理咨询中的行为疗法的一种:情境模拟——模拟实际的情境,让孩子去体验、学习。女儿开始对叫外号很反感,但是叫外号在学校是难以避免的,其实最好的策略就是不理睬。我们就在家里模拟,互相起外号,叫外号,同时很放松的态度,让她体验到这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样在学校遇到这种情况,就不那么反感了。大多数孩子天生都是想当第一,想赢怕输,这很自然,我女儿也是如此。所以,我们就和她一起玩游戏,玩各种比赛。我自己先假装输了,输了之后,很坦然放松地说:输就输了,有什么了不起?!一副很不在乎的样子。逐渐地在孩子输的时候,也说:输就输了,有什么了不起?也是很放松的态度。这样女儿最终自己也会说:输就输了,有什么了不起?就对输不大在意了。三、老师和学生的游戏1、通过游戏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一位在我这里长期咨询的妈妈,不了解4岁孩子在幼儿园究竟是什么样的状态,老师是怎么对待他的。但是直接问孩子,他却不说。所以我就建议妈妈和孩子玩老师和学生的游戏。孩子扮演老师,妈妈扮演孩子,逐渐地,在游戏中孩子在幼儿园的事情就会表现出来。妈妈的日志中写道:今天继续玩维尼老师说的老师和学生的游戏。在我的询问下孩子说了很多,他已经不像以前一样只会回答:“没玩什么,没教什么”了,已经会跟我描述一些东西了,只要我继续诱导,多跟他交流,相信以后他也会絮絮叨叨的跟我讲幼儿园的事情,这样我也就能更多的掌握他在学校的信息了。2、培养上课的乐趣,体会老师的感觉从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一二年级,女儿都喜欢玩老师和学生的游戏。经常让我和妈妈当学生,她当老师来上课。她会给我们讲英语、数学、语文。有时间的话我们就会来听讲课,她讲得不亦乐乎,很是高兴。这其实是一个培养孩子对上课兴趣的好机会。上课对她来说变成了一个有趣的事情,这种游戏的效果恐怕比给她讲道理要好很多。有时我们也会故意捣乱一下,说个“小话”,或者不好好听,眼睛乱转.......女儿马上就会批评:你俩要认真听讲!这样她就能舍身处地去“体验”老师看到同学不认真听讲的感觉,对培养课堂纪律是有帮助的,同时也增强了课堂纪律的意识。四、可以创造性地发明游戏,用于孩子的改变这种游戏的方法对于四五岁以下的孩子还是有效果的,所以,可以自己来设计一些适合于孩子情况的游戏。比如,一位在我这里长期咨询的妈妈说,四岁的孩子与小朋友玩儿,别人碰了他一下,他就觉得是小朋友在打他,所以反应激烈,怎么说孩子也不听。我就建议妈妈和孩子模拟相似的情景玩游戏。在游戏中,互相碰一下。可以先让孩子碰妈妈,妈妈很放松或者笑嘻嘻地说:碰一下,没关系。碰就碰吧....再去碰孩子,也教给他这样说。逐渐地,孩子就会体验到别人只是“碰到他”而不是在打他,“碰一下没什么”也就成了他的习惯性思维。你自己可以想出适用于自己孩子的游戏吗?
推荐信息